走在烏魯木齊高鐵片區周邊一些道路上,你會發現路中間少有窨井蓋,路邊也看不見電線桿,它們都去哪里了呢?

其實在我們的城市,有著“地上”、“地下”兩張地圖——目之所及,是地上的城市建筑;看不見的“地下”,還有一個龐大的世界,里面遍布各種管線。如今我們的腳下正在進行一場變革——綜合管廊建設正悄然改變烏魯木齊地下的“生命線”,讓城市的發展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大工程的惠民腳步越來越快,惠民之路越來越寬。如今,烏魯木齊十余條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的順利啟動,不僅傳遞著民生溫度,更標志著烏魯木齊城市建設發展方式的轉變。

馬路不再“開膛破肚”

馬路常被“開膛破肚”,這是傳統的“城市病”。

城市的供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照明管線……只要有一個出了問題,有些路段就難免“破相”,稍不注意就會在施工中傷及“無辜”。

在城市發展質量越來越被提上日程的今天,地面光鮮的建筑已經不再是城市化質量的唯一標準,相反,地面之下“城市空間”的開發利用,愈發引起重視。

首府各類地下管線總長6000余公里,部分地下管線超期“服役”,加上逐年市政建設的管線、各單位自建的各類管線等,造成城市地下管線錯綜復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始醞釀一場“地下管線革命”,綜合管廊建設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與推廣。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密集釋放了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政策紅利。

在城市社會轉型的關鍵期,對于市政建設出現的“短板”, 烏魯木齊銳意改革、不斷創新,啟動了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探索城市轉型、科學發展。

烏魯木齊首個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玄武湖路綜合管廊,2016年已經完工,長2.4公里,將成為城市地下的“百年工程”。該路段路面窨井蓋可減少80%,檢修必用的鉆孔,都設計在綠化帶和人行道,道路路面平整無障礙。

在這里,管線們天天“生活”在一起,卻不能隨便“串門”。比如電力排管因安全要求較高,需單獨放置,所以管廊分為綜合倉和電力倉。形象地說,地下綜合管廊將現在直埋在地下的各種市政管線統一安放到一個共同的“房子”里,管線得到更安全的保護。

居民吳新宇說:“美國一些大片里,地下管道都能走車呢,沒想到我們這兒馬上也要有了?!?/p>

烏魯木齊將開啟“管廊時代”

“面子”是城市的風貌,而“里子”則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撐起“面子”,這是百年大計。

地下實現“全管線入廊”,空中新建雙向6車道高架,將城北主干道提升為城市快速路,成為通往機場的第二條快速通道……作為首府東西向交通大動脈,城北主干道今年迎來一次立體改造,“里子面子”一起升級。

先地下后地上,此次市委、市政府對城北主干道地下地上統籌規劃,一次性建設,避免今后重復投資、重復開挖道路,其中城北主干道綜合管廊全線9.1公里 。

7月10日,在新疆交建城北主干道綜合管廊三標段項目部,這里正在開挖基坑。項目部副經理王勇說,因為是地下綜合管廊工程,開挖量比較大,深度可達8米,土方開挖量需要30萬立方米,一車大概能拉15立方米,這樣算下來需要2萬車次。

綜合管廊斷面主體寬度為17.1米,管廊總高度為4.7米,屆時,涉及供給水管道、通信線路的維護和改造,不需要在馬路上“開膛破肚”,只需要從投料口把所用的管道和線路放入管廊,施工人員再從進入口下到地下施工即可。

新疆維泰開發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城北主干道綜合管廊工程第四標段項目部生產副經理李福軍說,施工的溝槽長2.5公里、深8米、寬25米 。

艾丁湖路綜合管廊工程今年也是統一對地下地上實施改造,先地下后地上。 建成后的綜合管廊可與周邊規劃蘇州路-融合路-井岡山西街(工業大道)綜合管廊形成環形綜合管廊系統,便于充分發揮綜合管廊系統的作用。

綜合管廊成網成片,才能形成規模效應。今年,烏魯木齊將建設10條市級地下綜合管廊,續建3條地下綜合管廊,逐步打通城北片區地下“大動脈”。分別是城北主干道(中亞大道-蘇州路)、城北主干道(中亞大道-河灘路)、城北主干道東延(七道灣路-東二環)、艾丁湖路(工業大道-蘇州路)、豫賓路、沙坪路、喀什路(京疆路-七道灣路)、甘泉堡經開區綜合管廊試點建設10個項目,總長度近57公里。另外蘇州路西延(紫陽湖路-衛星路)、衛星路(西山路-景一路)、新醫路西延(衛星路-青建路)綜合管廊3個續建項目,總長9公里。工程建設期限1至3年不等。

首府將根據綜合管廊專項規劃和城市道路建設,分階段進行地下管廊建設,即以高鐵片區、會展片區、城北片區等城市片區和主要道路交叉口及與地鐵、立交橋交會處為重點,結合老城區改造,逐步推進綜合管廊的建設和應用。

如城北主干道綜合管廊是連接高鐵片區管廊與城北新區管廊的主要通道。同時也成為連接烏魯木齊管廊區域系統的干線管廊,在發揮全市管廊系統的整體功能上將起到重要作用。

地下綜合管廊的開發建設投資大、成本高,很多人將其稱為千秋大業工程。正如網友“一路隨行”所說,城市管理者將真金白銀投入到“看不見”的地下,是一種務實、長遠、科學的執政理念。

民生溫度支撐發展高度。未來,隨著一批綜合管廊建成投入使用,烏魯木齊將開啟“管廊時代”。

□記者感言

挖掘城市空間  開拓首府未來

城北主干道綜合管廊、 衛星路綜合管廊、 新醫路綜合管廊……每次有人問我你在采訪什么工程呢?我的回答基本上都是綜合管廊。

相對于前幾年集中建設的高架、快速路工程, 今年烏魯木齊開始集中建設綜合管廊工程。

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元素諸多, 其中地下綜合管廊可稱得上是一條隱形且重要無比的 “生命線” , 不僅承載著城市水、 電、 氣、 暖、 通信等必需資源的供給與循環, 更決定了城市未來發展的規模與格局。

雖然地下綜合管廊在烏魯木齊還是個新鮮詞, 但其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

首府在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中也存在急需解決的問題。某些管線單位覺得入廊會增加建設成本, 所以對入廊的意愿并不強烈, 雖有了國家政策支持, 而現實中, 因各個管線利益主體間關系復雜, “全線入廊” 或將存在難度。

地下空間特別是深層空間的開發還是一件有技術難度的事, 我們應共同努力、 抓住機遇、 迎接挑戰, 拓展城市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