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在水體,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網,已是業內共識。水環境綜合整治是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沒有完善的污水收集網絡,便不可能有效收集污水,更難將城市污水治理好。


價格機制改革,已被寫入“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文件,釋放出積極信號?!兑巹潯诽岢觯晟苾r格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吸引社會資本,形成可持續的建設經營模式

在長江沿線試點城市,部分企業為水環境治理開出“新藥方”——構建城區供水排水、管網建設、防洪防澇、排污治污綜合體系,以特許經營方式盤活政府存量資產,推進水務系統變九龍治水為一龍管水。

水環境治理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面子工程”必然要轉向“里子工程”,排水管網建設是繞不開的環節。伴隨管網攻堅戰的推進,污水治理領域將迎來重要變革,城市水環境治理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4月,均河流水潺潺,兩岸綠意盎然,河中幾座小噴泉正在水面“綻放”。走近能看到,噴泉下方設有曝氣機,促進上下層水體混合,增強水體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

多年前,這里是另一番樣貌。這條位于安徽六安城區的內河,曾經是黑臭水體。經過管網溯源,污染源被切斷,黑臭污泥得到清理,河道周圍種上綠植,河水化“濁”為“清”。
排水管網,既是黑臭水體治理的核心,亦是構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環節。長期以來,城市排水管網建設滯后,存在老化、雨污合流、混搭漏接、污水直排等問題,導致治理黑臭水體像鐘擺一樣反復出現。
近期,《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重慶、江蘇宜興、安徽六安、湖北武漢等城市調研發現,碧水保衛戰不斷向縱深推進,污水管網建設成為破解城市污水治理的治本之策,探索管網商業模式、破解探測技術之困、實現系統化治水,是打好這場攻堅戰的題眼。


黑臭水體病灶在管網


2022年10月,生態環境部在長江干流及重要支流共排查出了6萬多個排污口,為地方掌握數據的30倍,揭開了水體黑臭、地下水污染的最大病灶。


黑臭在水體,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網,已是業內共識。水環境綜合整治是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沒有完善的污水收集網絡,便不可能有效收集污水,更難將城市污水治理好。


“只是就水治水,黑臭水體將很快反彈,根子要治理好管網?!遍L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殿常說,團隊在部分沿江城市調研發現,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不到50%,意味著很多污水通過各種方式跑冒滴漏。


過去,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普遍“重地上、輕地下”,管網建設存在偷工減料、缺少維護、管理落后等問題。這讓城市污水處理末端環節——污水處理廠,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擺設”。


2022年1月,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介紹,有的城市管網收集的不是污水,而是雨水、地下水。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很低,幾乎不處理都基本達標了。


“相當于低濃度污水在廠里轉了一圈又出去了,降低了污水處理效率?!蓖醯畛Uf,提升污水收集效能,核心在于管網的配套建設。

第十一屆國際管網展覽會于11月13-15日在武漢博覽中心舉辦,感興趣的可以加小編微信咨詢:1773671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