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探測四川眉山市張獻忠江口沉銀團隊的科研人員已經確定了古河道的準確位置,并且繪制出了一幅覆蓋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3D藏寶圖”,為江口沉銀古河道的準確定位提供了科學依據。
此次繪制的“3D藏寶圖”并非一張實際的地圖,而是通過多種探測手段對考古區域來進行掃描成像。據團隊負責人介紹,在探測的過程中使用了多種探測方法和儀器對古河道進行探測。其中包括水上電阻率成像法、兩棲地質雷達、高精度磁法、頻率域電磁法等。
水上電阻率成像法
水上電阻率成像法是一種陣列勘探方法,它以巖、土導電性的差異為基礎,研究人工施加穩定電流場的作用下地中傳導電流分布規律。測量時只需將全部電極置于觀測剖面的各測點上,然后利用程控電極轉換裝置和微機工程電測儀便可實現數據的快速和自動采集,來得到觀測區域的各種圖示結果。此次探測中,探測團隊科研人員沿著河流的方向,按照5米的線距共設置了水上電阻率法測線18條。
兩棲地質雷達
兩棲地質雷達是一種利用高頻電磁波技術探測地下物體的儀器。地質雷達利用超高頻電磁波探測地下介質分布,它的基本原理是:發射機通過發射脈沖電磁波訊號,當遇到探測目標時,會產生一個反射訊號。直達訊號和反射訊號通過接收天線輸入到接收機,放大后由示波器顯示出來。根據示波器有無反射汛號,可以判斷有無被測目標;根據反射訊號到達滯后時間及目標物體平均反射波速,可以大致計算出探測目標的距離。在垂直河道的方向,探測團隊按照12米線距,設置兩棲電阻率成像和地質雷達探測剖面9條。
高精度磁法
高精度磁法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它具有讀數精度高、觀測參數多和野外施工方便快速等特點。其工作原理與常規磁測方法基本一致,但是自動化程度高,可點測也可自動連續觀測,觀測數據可通過接口實時傳輸到便攜式計算機上,由專用軟件進行處理和成圖。山東省地礦局物化探勘查院使用了高精度磁法,圈定了6個金礦找礦遠景區。
頻率域電磁法
頻率域電磁法最常用的兩種方法是大地電磁法和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大地電磁測深法是利用起源于高空電離層的赤道雷擊的天然場源,假設以平面波形式垂直入射勻各向同性層狀大地表面,在地表計算大地視電阻率,巧妙地消去與場源有關的因素提取到地下的電學信息。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采用的是可以控制的人工場源,能夠克服大地電磁法的缺點來獲取地下的視電阻率。
各種探測方法的使用中除了探測儀器的使用外,還使用到數據記錄儀和示波器等來進行記錄和成像。探測團隊還開展了多源數據的綜合解譯與建模工作,并綜合河床基巖起伏狀況進行分析,為“沉銀有利儲集區”的劃定提供了有力證據,成功完成了10萬平方米考古區域探測。
通過先進探測技術和探測儀器的使用,可以為考古提供不小的便利,有利于開創了儀器加考古的新局面。在未來,探測儀器還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世紀城路1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