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沈陽市城鎮環境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和水平將顯著提升,重點地區和領域短板弱項基本補齊,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初步建成。日前,沈陽市發改委發布《沈陽市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2023-2025)》(征求意見稿),提到了上述目標。
新建小區同步建設污水收集管網
征求意見稿提出,新建居住社區同步規劃、建設污水收集管網,推動支線管網和出戶管的連接建設。加大污水管網排查力度,開展老舊破損和易造成積水內澇問題的污水管網、雨污合流制管網診斷修復更新,循序推進管網錯接混接漏接改造,提升污水收集效能。
到2025年底,新增生活污水處理能力57萬噸/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12.5公里,新增再生水利用量2.5萬噸/日,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污水資源化利用率達到30%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環境違法信息將記入信用記錄
征求意見稿提出,鼓勵建設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多位一體”的綜合處置基地。持續推進縣域生活垃圾和污水統籌治理,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鼓勵技術能力強、運營管理水平高、信譽度良好、有社會責任感的市場主體公平進入環境基礎設施領域,吸引各類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建設和運營。完善市場監管機制,規范市場秩序,避免惡性競爭。健全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公開和應用,將環境違法企業依法依規納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將其違法信息記入信用記錄,并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依法向社會公開。
危險廢物可實現信息化追溯
征求意見稿提出,鼓勵開展城鎮廢棄物收集、貯存、交接、運輸、處置全過程智能化處理體系建設。以數字化助推運營和監管模式創新,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建設集中統一的監測服務平臺,強化信息收集、共享、分析、評估及預警,將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納入統一監管,加大要素監測覆蓋范圍,逐步建立完善環境基礎設施智能管理體系。
配合全省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監管信息系統升級,開展危險廢物重點監管單位視頻監控、智能稱重、電子標簽等智能監管試點,逐步實現危險廢物全過程監控和信息化追溯。加強污染物排放和環境質量在線實時監測,加大設施設備功能定期排查力度,增強環境風險防控能力。配合建立全省統一的醫療廢物監管信息化平臺,逐步實現醫療廢物全流程信息化監管。
探索居民生活垃圾按量收費
征求意見稿提出,完善污水、生活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價格形成和收費機制。積極推行差別化排污收費,建立收費動態調整機制,確保環境基礎設施可持續運營。有序推進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收費。推廣按照污水處理廠進水污染物濃度、污染物削減量等支付運營服務費。放開再生水政府定價,由再生水供應企業和用戶按照優質優價的原則自主協商定價。全面落實生活垃圾收費制度,推行非居民用戶垃圾計量收費,探索居民用戶按量收費,鼓勵各地創新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模式,不斷提高收繳率。統籌考慮區域醫療機構特點、醫療廢物產生情況及處理成本等因素,合理核定醫療廢物處置收費標準,鼓勵采取按重量計費方式,具備競爭條件的,收費標準可由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和醫療機構協商確定。醫療機構按照規定支付的醫療廢物處置費用作為醫療成本,在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時予以合理補償。
來源:沈陽晚報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世紀城路1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