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濱州市認真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兩個清零、一個提標”,以水生態、水循環、水利用、水安全“四水統籌”為抓手,積極爭取專項債資金支持,籌資7.6億元推動實施市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對排水管網系統全域排查,雨污管網清淤改造、小區管網普查修復、易澇積水點治理、污水調配、水系連通5大工程齊發力,城區水環境顯著改善,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再上新臺階。標本兼治,夯實控源截污基礎支撐。狠抓管網整治。堅持源頭治理、控源截污,采用雨水排口——市政道路——小區全鏈條溯源排查工作法,全面摸清底數,建立問題清單。制定《市主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技術要求》,采取“日常巡查+駐點督導+專項檢查+定期通報”方式,對工程跟蹤監管,共下發問題整改通知書12份,工作聯系單12份,工作任務單6份,周通報17期,確保進度、質量“雙達標”。截至目前,共清淤污水管道109.84公里,新建污水管道14.89公里、新建污水泵站2座;完成271個小區普查,修復完成142個。雨污分流成效明顯,基本實現雨水節制閘常提常清,與去年同期相比,市控斷面水質明顯改善。統籌污水調配。實施主城區污水調配工程,新建黃河二路污水調配泵站,新增向南部污水處理廠調配污水能力1萬立方米/日;完成黃河十二路調配管網建設,新增向第二污水處理廠調配污水能力2萬立方米/日,減輕第一污水處理廠運行壓力。正在實施12號、1號污水泵站壓力主管線新建工程,年底初步建立聯調聯控管網構架,通過智慧排水系統建設實現污水處理廠間水量雙向調配,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實施水系連通。實施完成南部水系雨洪及再生水資源蓄滯和綜合調配利用工程,打通南環河水系,形成以南環河、秦皇河、中海“T”字型蓄水帶,總蓄水500萬立方米,一次可調蓄200萬立方米。推動實施引徒駭河水入城工程,為城區生態補水再添保障。靶向治理,筑牢城市水環境安全保障。編制完成《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立足城市防內澇能力提升,制定“上提、中調、下分”的規劃建設思路,為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建立技術支撐。提升雨水系統建設標準,截至目前,共清淤雨水管道192.46公里,新建雨水管道12.1公里,新建雨水泵站2座,“一點一策”完成5處低洼易澇路段整治。建立河道雨水節制閘和鋼壩閘聯合調度機制,實現削峰、強排、蓄水、循環有機結合。經受住了5次強降雨的考驗,實現市本級轄區大雨沒有明顯積水、暴雨積水2小時排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得到群眾普遍認可。常抓嚴管,建立水體管護長效機制。抓好河湖長制。城市建成區每條河道均配備河長,定期開展巡河活動。完善“河長+警長”“河長+檢察長”等聯合執法機制,加強對涉水違法事項的綜合治理。建立“五老”護河志愿服務隊,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河道日常巡護,發現問題及時勸導、及時上報。抓好日常巡查。成立專業管護隊伍,每天對雨污管網開展日常巡查,定期對管網進行系統檢查,對雨污管網堵塞、破損等問題,及時清淤修復,確保管網排水通暢。抓好再生水利用。南部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到地表水準Ⅳ類標準,每日向新立河和秦臺河補水約2.5萬立方米,年均補水800余萬立方米,與南部水系集蓄雨洪資源和引徒入城水資源互補成勢,形成城區河道穩定補水長效機制。同時,啟動第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目前正在推進項目立項,計劃年底前開工實施。中水回用實現破題,葛洲壩水務與大唐熱電中水泵站及管網工程投入試運行。下一步,我市將以水環境長治久清,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濱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