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市的飛速發展,公共安全成為城市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合肥市政府與清華大學共建的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在城市生命線安全、消防安全及社會化服務、安全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系統化創新成果,并實現規模化產業應用,逐步構建起城市安全管理和風險主動防控的新模式。
走進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指揮監測大廳,工作人員正在監看城市生命線工程監測區域內,通過前端感知系統實時傳輸回來的各類數據。這些數據涵蓋了老城區及省市政務中心的橋梁、燃氣、供水、排水、熱力管網等基礎設施,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對監測數據進行安全模式分析,從而實現城市生命線管理從看不見向看得見、從事后調查處置向事前事中預警、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的根本性轉變。
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監測系統是合肥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合肥市在全國率先開展這項系統建設,共覆蓋51座橋梁、2200多公里各類地下管線、2.5萬個高風險點。兩年來,合肥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監測系統成功預警燃氣泄漏可能引發燃爆險情172起、供水泄漏可能引發次生災害險情57起;成功監測到橋梁重型車輛超載事件4000余起、車撞橋梁等突發事件21起、供熱管網運行異常事件9起。地下管網事故發生率與監測前相比下降60%,風險排查效率提高70%,有效提升了合肥市城市生命線運行安全性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據統計,人的不安全行為占事故總數的85%以上。為此,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通過線上安全教育云平臺、線下安全體驗館等多種形式,為公眾尤其是青少年提供集科普教育、專業培訓、實訓演練于一體的安全文化教育服務,將“安全+”的理念滲透于各領域、各行業。
自從2016年正式運行以來,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面向國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依托清華大學的科技、人才優勢和安徽省、合肥市的政策、產業支撐優勢,構建公共安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體系,多項技術創新成果與裝備已經在國務院、應急管理部以及全國50多個城市和海外10多個國開展設計規劃、實施和轉化應用。
眼下,清華合肥院已啟動二期,將建設全國消防安全云、工業安全云、城市安全運行監測中心、應急技術中心、安全文化教育培訓基地,打造公共安全科教基地和研發總部基地,形成國家級公共安全技術創新先導區、公共安全產業發展示范區、公共安全文化培育引領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世紀城路1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