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公司起步于清華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憑借在基礎物理、新材料及射頻通信領域的長期技術積累,與中科院、地質大學等行業內頂尖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在地球物理探測與監測、大數據人工智能預測等領域,不斷探索新技術,拓展新應用,開發出一系列針對城市地下空間的被動源監測、高效采集、智能預測預警的技術與裝備。致力于為地下探測提供更精準、更智能、更高效的解決方案,切實有效地預防災害,保障城市地下空間安全。

產品技術亮點

對道路病害檢測與塌陷災害防治的解決方案:節點式地震儀+共振成像探測技術。 

一.現狀

1. 目前常用技術:地質雷達技術、瞬變電磁法、面波勘探技術。

2. 目前常用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

地質雷達探測精度高,但是探測深度淺,城市內電磁干擾源較多,地下回填情況復雜,易影響電磁波穿透深度和異常識別。通常探地雷達在城市內勘探5米以淺的效果較好,但5米以前的空洞存在隨時坍塌的可能。


 瞬變電磁法和面波勘探技術受城市內的電磁干擾和生活擾動影響較大,且電磁法在成果上多是二維剖面定性分析,分辨率低,無法識別米級尺寸的空洞,不能提供地下空間高精度建模。

3. 結論:現有的常用技術并不能有效的解決城市地下空洞等災害隱患的探查和長期監測的需求。

 

二.關于節點式地震儀+共振成像技術的解決方案

1. 探測精度:地下百米以內可達米級精度;

2. 抗干擾性:不受城市電磁干擾,被動源地震探測技術,不受城市活動干擾;

3. 易實施性:節點式地震儀,即采即布,無需外部震源,可根據城市路面及建筑物分布情況靈活設計探測方案;

4. 實用性:方案部署簡單,且可兼顧探測、普查與長期監測的不同需求;

5. 擴展性:可提供地下空間三維建模服務和大數據平臺服務;

 

三.應用場景

1.深層空洞/管道/樁基調查;

2.城市地下空間三維建模,如濕陷性黃土區地下結構的三維建模

3. 地鐵隧道線路勘察;

4. 城市采空區調查;

5. 地下水/地熱資源調查;


工程案例

四通道節點地震儀

野外采集施工現場

地下空間三維建模

黃土塌陷區剖面解釋

1. 成都環球中心地下空間調查及三維建模

2. 山西運城黃土塌陷調查及內部結構預測

3.上海隧道埋深及隧道頂部障礙物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