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的快速發展,道路塌陷事故不時發生,僅2019年,“管線事故”公眾號就收集到全國地下管線相關事故488起。其中,地下管線破壞事故346起,路面塌陷事故106起,事故共造成82人死亡,102人受傷,3人失聯。


面對不時發生的道路塌陷事故,近日,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工三院科技委常委、型號技術負責人劉強透露,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他將就“加強城市道路檢測預警降低塌陷率”提出建議。


“分析2019年國內道路塌陷事故,道路塌陷的面積在1平方米到幾百平方米不等,道路塌陷深度從0.3~8米不等,絕大部分塌陷深度在4~5米以內。”劉強表示。


經過實地調研,劉強找到了導致城市道路塌陷事故的成因。他表示:“一方面,我國部分地區地質構造本身存在隱患導致道路塌陷事故,或因我國部分地區地面下方長期服役的供排水管線的‘跑冒滴漏’問題所引發的管線周邊的空洞發育導致道路塌陷事故。”


另外,劉強認為,與我國的道路地下病害體,尤其是道路下方空洞巡檢仍處于智能化建設的初級階段有關。他分析稱:“道路地下病害巡檢面臨如下問題:

第一,缺乏全面的監管手段,缺少常態化的定期檢測機制;


第二,缺乏高效的巡檢手段,無法高效、精準、快速響應事件;


第三,缺乏大數據分析,缺少預警手段,無法預測塌陷事故發生。”


據了解,目前道路塌陷隱患檢測手段有多種,包括探地雷達法、高密度電法、淺層地震法等。在城市淺表層4~5米以內進行道路下方空洞檢測,探地雷達是探測效率高、分辨率高的一種技術手段,是道路塌陷檢測的主要手段。在工作面較小、需要較大深度探測的場合,淺層地震和高密度電等手段可作為探地雷達的有益補充。


劉強說:“發達國家對于道路塌陷檢測非常重視,尤其是日本,率先采用陣列式探地雷達進行道路空洞檢測,并建立了周期性檢測機制,有效預防了塌陷事故發生。”劉強表示,“以東京為例,20年前,東京每年大規模地陷次數多達20~25次,但近幾年,由于采用探地雷達對地下空洞進行定期檢測后,東京每年僅有1~2起大規模地陷,甚至部分年份未出現大規模地陷。這對我國道路塌陷事故預防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在目前國內市場上,既有部分國外廠商相關產品,也有國內如中科院電子所、航天科工三院35所、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中國礦業大學等單位的相關技術與產品逐漸成熟,尤其是航天科工三院35所,通過軍用技術轉化研制了國內領先的三維探地雷達,可高效、快速進行道路空洞檢測。


劉強認為,從技術的角度,加強我國城市道路檢測預警,降低城市道路塌陷事故的條件己基本具備。


對此,他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相應的指導性意見,創建常態化定期探測機制,遴選塌陷事故多發的城市作為示范城市,開展‘道路塌陷檢測預警’示范項目。”


針對示范城市項目,他認為,完善、優化基于探地雷達的道路塌陷預防綜合解決方案十分必要。“建議制定相關的標準和規范,將探地雷達定期探測形成的地下空間安全信息數據,接入國家相關機構信息系統平臺,開發‘地下空間檢測與安全評估模塊’,對探測出的空洞及時治理,并通過歷史數據與當前探測數據的智能化分析,實現‘空洞發育’安全預警,防患于未然。”


此外,他表示:“立足城市地下空間信息安全,加強探測設備自主可控,推廣國產化探地雷達在道路塌陷探測中的應用,在保障道路安全的同時,構筑信息安全防線。”

【文章來源:全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