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羅天志,今年45歲,來自重慶市南川區,2個孩子的父親,大的是女兒目前在江蘇省一所大學就讀,小的是兒子,跟他媽媽在老家讀小學。我是江蘇省太倉市申通市政工程養護有限公司污水管網養護班的一名潛水員,不少人也稱我們為下水道里的“蛙人”。



我日常主要的工作就是負責疏通城市雨污水管網,潛水服、氧氣瓶、保險繩……我的工作雖然穿著潛水員的裝備下水作業,但是我們污水管網潛水員和平時人們印象中的潛水員完全不一樣,身邊沒有珊瑚和魚群環繞,有的只是狹窄的污水管道、散發著惡臭且能見度幾乎為零的污水。


用“臟、臭、苦、累”四個字來形象我們的工作環境再恰當不過。我從事這份工作已經20年了,20年前,我和表哥杜現彬從老家來到上海,成為一名潛水和有限空間作業人員。因為這個工作非常辛苦、環境也不好,也曾經受到別人的歧視,但這份苦是一般人吃不來的,所以相對收入也要高一些。


2009年,我的表哥從上海來到江蘇省太倉市新成立不久的這家市政公司,把另一個表哥陳慶洪也帶了過來,2016年,當時22歲的表弟杜現文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在我和表哥的建議下,表弟也來到我們身邊,成為一名潛水和有限空間作業人員。


穿潛水服、固定好呼吸器、戴鏡片、掛上25千克重的鉛餅、扎保險繩、接通供氧氣管道......工作的時候,我和表弟杜現文身穿30余千克重的潛水裝備,“全副武裝”順著梯子進入距離地面5米深、直徑0.8米的污水管網,封堵待修管道的排水口。


潛水服是橡膠防水材質的、加上頭盔近10公斤,前胸后背還要掛上一組25公斤重的鉛塊。“不掛鉛塊,人根本沉不下去,鉛塊可以使人在水里固定住,不會被水流沖得東倒西歪。”加上風鎬、鐵桶、鉆機等作業工具,我們每次進入污水管網差不多要負重約50公斤。



我和堂弟在污水管網內作業的時候,在地面的表哥杜現彬、陳慶洪,還有胡偉豪、高明等10多名同班的養護人員協同配合,啟動打水車、疏通車、管道內窺檢測系統、槽罐車等機械設備進行抽水、疏通、清撈、洗污、檢測,一切工作忙而不亂,有條不紊。


經過連續五個多小時的疏通清撈,堵塞的管道終于打通,清理出來的磚塊、石頭等雜物30多蛇皮袋,重量達1噸多。在外人看來,現場工作環境臟、累、苦、 臭,而這只是我和堂弟杜現文以及養護工同事們再普通不過的一天。


我們所在的公司為太倉市目前唯一一家從事管網養護的企業,十多年來,累計完成了各類管網養護5000多公里、500多公里的CCTV(管道內窺檢測系統)檢測。近幾年來,公司先后投入近千萬,配備了大型吸污車、槽罐車、CCTV檢測車、應急排水車等多型號、多功能專用疏通設備。



與20多年前從事污水管網養護潛水相比 ,現代化的設備和技術投入到養護工作中后,養護人員勞動強度大大降低。



但對污水管道的養護、維修、隱患排查是一項十分復雜和靈活的工作,還可能面對可能發生的硫化氫中毒、水壓失衡等人 身危險。經常需要在水下進行,必須要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潛水員人工作業。現在建設方把安全把控放在首位,每進行一次路段施工作業,需要下井安全審批,之后潛水員必須填寫好下井作業票,方可進行施工作業。

去年,我和堂弟杜現文接受了由上海交通大學海科院潛水培訓中心組織的歷時兩個月的培訓、操作,經過考試,兩人獲得 由中國潛水打撈行業協會頒發的潛水員證。


我們從事的是特殊工種的工作,到了50周歲以后有些作業就不允許進入井下作業了,這些年一直漂泊在外,和家人分居兩地,在外人看來,收入還算可以,這也是我一直堅持下來的主要動力。

在千里之外異鄉的這座小城里,我和堂弟杜現文還有同事們用自己汗水和辛勤付出,和污水管網養護班的其他同事一起, 保證連接千家萬戶的600多里污水主管網的暢通。



與妻兒相隔千里的我給自己的微信號昵稱取名為“有家就幸福”,因為對于我而言,雖然身在異鄉,心始終與遠方的家人在一起,無論吃再多苦都值得。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海量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