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獲悉,今年全市新改擴建污水管網589公里,市政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也在逐漸建立完善當中。按照《重慶市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要求,2021年全市城市(含縣城)建成區基本無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顯著提高。

北碚區畔溪名都小區,此處曾經污水溢出,影響居民生活。

今年全市新改擴建污水管網589公里

今年九月,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了關于《重慶市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把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作為關系民生的重大問題,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和水平,優先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生活污水直排等熱點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畔溪名都內一處梯級步道,墻內管道將該地區污水引入地下。

其中要求推進新建污水管網建設和老舊管網改造,新建城區污水管網建設應當與城市開發同步推進,并嚴格實施雨污分流;優先補齊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管網短板,基本消除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制定管網混接錯接改造、雨污分流改造、老舊管網更新、破損修復改造等結構性和功能性改造計劃,減小進入污水管網的客水量;重點加強對天然溝渠截流井的改造,減小進入污水管網的山水、徑流雨水量;重點加強對低于河道水位的截污管網的改造,減小河道水的入滲量;逐步完成建筑用地紅線內非市政排水管網混接錯接改造。

重慶市三峽水務北碚排水有限責任公司,深床反硝化濾池。

從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獲悉,今年全市新改擴建污水管網達589公里。預計經過3年努力,全市城市(含縣城)建成區基本無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顯著提高。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BOD濃度要穩定高于100 mg/L。出廠水質穩定達標。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穩定實現無害化處置。

GIS系統實現管網運營管理的全過程可視化

今年四月初,北碚畔溪名都小區的業主群有人反映,七棟二號樓前有污水不斷向上涌出,懷疑是地下的污水管道有泄漏。然而就在業主們還在討論的時候,重慶市三峽水務北碚公司的維修隊伍便在一個小時內就抵達了現場,進行了搶修。

污水處理完成,排入龍鳳溪再匯入嘉陵江。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三峽水務公司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開發運行了智慧市政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該系統由管網地理信息系統、作業管理、設備管理模塊、維修管理四部分模塊組成,將分散的外業管理與集中的信息采集統籌起來,形成涵蓋整體業務流程的信息化管理體系,實現管網運營管理的全過程可視化、精細化和標準化信息管理,同時還能借助應急處置及移動終端管理技術,實現管網日常巡檢的精細化管理和突發事故的應急指揮處理,快速精確發現管網運行隱患,并對管網運行中發生的突發事故作緊急處理,提升響應速度和處理能力。

在監控到管道異常后,重慶市三峽水務北碚公司迅速抵達現場,通過管道機器人進場查看,發現是埋在地下7、8米的污水管道破損錯位,該管道主要連通北碚西南大學片區,服務人口近十萬人。

三峽水務-管網巡檢系統 受訪者供圖

維修人員迅速接上臨時排污管道,同時與小區業委會商量,制定相關方案。考慮到如果按照原來的300米長的L型管道進行替換,不僅施工期長,影響小區居民出行,同時造價也高。因此維修團隊決定改變線路,用一條長約100米的波紋管道進行替換,這種管道不僅防腐,同時不容易發生錯位變形。只用了一個星期,小區的污水管道便改建完成,這讓小區的居民們十分滿意。

【文章來源:全球能源信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