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下管廊將有超級“機器嗅覺”
危險氣體泄漏時能第一時間報警,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眾所周知,狗鼻子嗅覺特別靈敏,在合肥的地下管廊中未來將用上一種新設備,就像是專門用來聞氣味的“狗鼻子”,有望打破國外壟斷。記者從合肥市城鄉建設局獲悉,一款被稱為“機器嗅覺”的地下綜合管廊燃氣艙可燃氣體探測器,經過3個月的現場監測運行,完成了在高新區地下綜合管廊中的實地中試實驗,已經在合肥召開了中試成果評審會。
揭開“機器嗅覺”的神秘面紗,它的研制原理是采用封裝工藝的納米陣列傳感器,通過組建氣敏傳感與人工神經網絡結合的辦法,實現了納米ZnO氣敏元件對甲烷組分和相對濃度的識別。它通過對地下綜合管廊內甲烷、硫化氫等有毒氣體進行實時監測并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當面臨危險氣體泄漏時能第一時間聲光報警并同步上傳至管廊監控平臺,保障管廊運維人員的安全。
現階段,地下空間采用的檢測設備多為電化學型法和接觸燃燒式法檢測器,存在設備體積大、檢測預熱時間長、運維繁瑣需要定期返廠標定等問題。“機器嗅覺”氣體感知器具有設備成本低、體積小、功耗低、預熱快、靈敏度高、運營成本低等特點。更值得一提的是,該氣體感知器中的納米陣列傳感器和處理器“大腦”,均為國產自主研發,這不僅打破了國外長期壟斷核心技術的趨勢,并為長期運維提供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該技術經過3個月的現場監測運行,由市管線辦牽頭完成了在高新區地下綜合管廊中的實地中試實驗,并在合肥召開了中試成果評審會。在評審會上,五位頂尖的行業評審專家一致認定,該產品在使用壽命、功耗、反應靈敏度等方面均優于目前市場上同類型的氣體感知器,在完善局部功能后便可在地下綜合管廊和燃氣行業推廣應用。
目前,該產品在技術的先進性已走在國內前列。為了更好地推進相關技術的發展與革新,利用科教城市合肥優越的地理與人才環境,未來相關部門將規劃在經濟技術開發區進一步打造介孔材料的制造基地、檢測芯片的量產基地并建立氣體傳感器檢測實驗室、孵化配套設備制造與方案集成企業,為整個技術形成產業規模提供優良的本土化平臺。
【新聞來源:合肥晚報】
湖北省武漢市鸚鵡大道6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