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通過高科技“聽診”設備尋找漏水點
工作人員用聽音桿傾聽漏水聲
挖開地面找到漏水點,工作人員準備修復
城市供水管網,連接千家萬戶。如果地下水管有泄漏,白花花的自來水浪費了不說,還會直接影響到周邊居民的日常用水。近期,貴陽北控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正在中心城區進行地下供水管道勘漏作業,全力確保市民冬季正常用水。
勘漏作業中,工作人員使用了一種高科技設備后,仿佛長出了一對“順風耳”,就算深達地下5米的水管有滲漏,他們也能準確找出。11月28日,記者來到了勘漏點上,現場見證。
目擊:“聽診器”聽診大地尋漏點
11月28日上午10點,貴陽市云巖區延安西路延安巷口。
貴陽北控水務有限責任公司云巖分公司維修主管徐國峰帶領4名勘漏員,正在進行勘漏作業。厚厚的混凝土層下面,埋有2根供水管,連接到了周邊數百戶居民家中。記者觀察發現,路面上并無滲水,周圍也無積水,看不出管道有絲毫滲漏的痕跡。
“周圍居民反映水壓降低,供水主管上的檢測設備也顯示水壓近期出現了規律性下降,我們將滲漏點鎖定在了延安巷地下的這兩根主水管上。”徐國峰說。
這段供水主管長約1000米,全部埋在近1米深的混凝土層下,逐段挖出來排查肯定不現實。“先用聽漏儀排查!”接到指令后,一名測漏員身背一個體積類似于電話座機的電子儀器,手拿跟儀器連接的一枚“聽診器”,沿著水管走向上方的路面,逐一排查。排查了5米后,身上背的儀器突然示警,屏幕上顯示出了一串數字。“滲漏點在這附近!”測漏員大聲呼喊手拿電子聽音桿的同伴前來。
電子聽音桿長約1.5米,下端是一根細長的鐵簽,可插入地面;上端有個鼓囊,可直接扣在耳朵上傾聽。“這個區域的‘絲絲’聲最明顯,滲漏點應該在此處,可以破土開挖了!”從電子聽音桿中聽到清晰的滲漏聲音后,測漏員在地上進行了標記。
破開混凝土路面后,工作人員果然在下方的DN40鋼水管上發現了一個破口,噴出的水柱達到了1米多高。
故事:高科技也會“擺烏龍”
前后不到半小時,隱藏得如此深的泄漏點便被找到了,你會不會覺得地下勘漏很簡單?
“能夠準確找到漏點,主要得益于這臺從日本進口的聽漏儀以及與之配套的電子聽音桿。別看他們體積不大,可不便宜,市場價在13萬左右!”徐國峰說。
據其介紹,這套勘漏設備十分精密,工作原理主要是捕捉水從地下管道破口噴出時產生的摩擦音,水的壓力越大,聲音就越大。泄漏壓力在0.2-1.15兆帕的泄漏點均可準確勘測到。形象地說,這個泄漏水壓,如果連接上管道的話,泄漏的水可以抵達5-6樓那么高。
聽到地下有水聲,最后判定還得依靠經驗豐富的測漏員。上個月,他們在北京路附近測漏時便發生過一次誤判。測漏員通過聽漏儀確定了一處疑似漏點,各方面特征均較符合。挖開路面后發現,下方只是一個三通彎頭,水流和分水閥門之間摩擦時產生的“絲絲”聲造成了泄漏假象,最終讓大家白白緊張了一次。
為了盡可能地減少誤判,測漏員通常會選擇深夜或者凌晨作業。原因在于這個時間段用水人員較少,便于數據分析。而且,周圍的噪音和干擾源也較少,方便測漏員捕捉泄漏聲。
是不是泄漏點越大,儀器就越容易檢測到呢? 徐國峰笑著說,這是一個誤區。泄漏點太大,直接變成了淌水的話,水跟管道破口處的摩擦聲很小,反而不容易檢測得到了。不過,這種情況水壓會有明顯降低,其他檢測手段可以輕松發現。
測漏:常態進行中全力保供水
“供水主干管的測漏是我們公司的一項常態工作,并非冬季才進行!”貴陽北控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管網營銷部經理解智說。
據其介紹,貴陽北控水務有限責任公司供水區域覆蓋了云巖、南明、經開以及觀山湖區,地下供水管網總長度達到了3000多千米。這些管網中,有深埋地下20多年的老水管,也有剛剛鋪設的新水管。而水管材質以鋼管、鑄鐵管為主,還有少量PE管。水管測漏工作不僅僅是為了避免自來水浪費,更是確保市民正常用水的一種必要手段。
造成地下水管泄漏的因素中,既有正常的管道銹蝕、地面沉降、重車碾壓,也有野蠻施工導致的人為破壞等。目前,公司各個區域都有自己的測漏隊,他們每天攜帶勘漏裝備,深夜或凌晨穿梭于街頭巷尾,為正常供水保駕護航。
“今年截至目前,我們平均每個月在中心城區發現的供水管道漏點個數在60個左右,均已及時修補止損,為全市冬季供水打下了堅實基礎!”解智說。
【新聞來源:新浪貴州】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世紀城路1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