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1月20日訊:在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知音湖大道旁和新建新天北路路基下,中國一冶正建設者們在全力推進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建設。記者今獲悉,截至目前,整個工程一期示范段1.4公里已全部建成,二期工程已進場施工4公里,已完成施工段近1.5公里。

管廊建成后效果圖

中法生態城2014年3月落戶武漢市蔡甸區,總投資890億元,規劃范圍39平方公里。目前,這里正同步推進生態治理、市政基礎設施、還建房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等工作。中法生態示范城綜合管廊建設則是其中的一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城市運行的基礎“生命線”。

該管廊工程共分為三期,全線為13.5公里,其中一期、二期工程由中國一冶施工,三期工程全長約4.5公里,由中建三局負責實施。管廊設計理念借鑒了法國經驗,入廊管線集電力、燃氣、熱力、通信、給水、排水等多種管線,管廊管線艙分別為高壓電力艙、電力/信息艙及綜合管廊艙。各艙內不同位置均將安裝智能監控系統,包括溫度、濕度、松動位移、地理信息等各類物聯網傳感設備,建成后一個電子平板就可感知整個地下管廊運行情況,是目前武漢市監控智能化最高的綜合管廊工程。

管廊建成后效果圖

施工方中國一冶介紹,分類排放管線,是為了消防安全和檢修便利。各艙均用氣溶膠滅火裝置替代水霧裝置,防止滅火時的水汽干擾電子設備運行。管廊中有兩處設計國內領先:一個是500毫米直徑的真空垃圾管,可利用真空動力快速收集片區固體垃圾,減少地面垃圾轉運對環境影響;另一個是熱力管,將連接地熱源,向城市輸送熱力。

據介紹,本工程管廊倉內不采用任何裝飾和涂裝,而是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質感作為裝飾效果。為控制混凝土平整度和垂直度,項目部員工通過技術創新,總結了一種通過激光束來測量平整度和垂直度的方法,此方法可快速測量各種板面,此項專利發明已受理。

管廊建成后效果圖

據了解,管廊二期工程有望在明年年內貫通。該地下管廊建成后,進出管廊檢修需通過智能終端操作,未來將采用機器人巡線管理,今后整個中法生態示范城的地面將看不到一處管網,空中沒有一根線纜。

【新聞來源: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