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下管廊:發達國家已建幾百年

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外國已經走過的路,事實證明是一條成功的路。

世界第一條管廊是1833年在巴黎建設的,到現在已經持續運行了近200年。到1861年,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也在倫敦開始建設管廊。到1890年,歐洲的工業核心德國開始建設管廊。到現在為止,發達國家已經基本完成了地下管廊建設。

目前巴黎有共同溝約100km,瑞典斯德哥爾摩市有共同溝約30km,西班牙有共同溝約90km,俄羅斯莫斯科有共同溝約130km。

日本是世界上地下管線共同溝興建數量居于前列的國家之一,自1923年關東大地震以來,作為災后城市重建的主要內容,政府出資進行了九段坂、濱町、八重洲三處的共同溝建設。1963年,日本國會通過了《有關修建共同溝的特別措施法》(即《共同溝法》),地下市政共同溝就作為道路的合法附屬物在日本得到了大力推廣和應用。目前日本共同溝的管線種類已突破6種,其建設目標預期在21世紀初在全國80個城市主干公路下,建成約1100km的地下共同溝。

既然國外已經做了成熟探索,要認識地下管廊也并非難事,下圖就是一條典型的地下管廊。

城市綜合管廊也被成為綜合管溝、共同溝或地下共同溝,是通過將電力、通訊、給水、熱水、制冷、中水、燃氣、垃圾真空管等兩種以上的管線集中設置到道路以下的同一地下空間而形成的一種現代化、科學化、集約化的城市基礎設施。

如上圖所示,原來分開鋪設的燃氣管、雨水管、污水管以及高壓電線等,在共同溝的理念下集中鋪設、并行不悖,都納入綜合管廊工程。當然是實際操作中,入廊的管道要看各地具體情況,并沒有統一標準,不過國家在鼓勵更多公共設施進入管廊。

地下管廊形式多樣,具體的管線規劃設計根據城市發展客觀需要設置。以下這些也都是地下管廊,既可與高速公路建設并行推進,也可以隨地鐵修建同步開挖。

(地下管廊的埋設方式)

綜合管廊解決了城市發展過程中各類管線的維修、擴容造成的“拉鏈路”和空中“蜘蛛網”的問題,對提升城市總體形象,創造城市和諧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綜合管廊已成為21世紀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熱點和衡量城市建設現代化水平的標志之一。

二、優點:省地、省事、省投資

綜合管廊與傳統的管線埋設方式相比,具有不少優點:

1、確保道路功能充分發揮。綜合管廊的建設可以避免由于敷設和維修地下管線頻繁挖掘道路而對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的影響和干擾,確保道路交通通暢。

2、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間。各類市政管線集約布置在綜合管廊內,實現了管線的“立體式布置”,替代了傳統的“平面錯開式布置”,管線布置緊湊合理,減少了地下管線對道路以下及兩側的占用面積,節約了城市用地。

3、確保城市“生命線”的穩定安全、減少后期維護費用。綜合管廊對于城市的作用就猶如“動脈”對人體的作用,是城市的“生命線”。“生命線”由綜合管廊保護起來,不接觸土壤和地下水,避免了土壤和地下水對管線的腐蝕,增強了其耐久性,同時綜合管廊內設有巡視、檢修空間,維護管理人員可定期進入綜合管廊進行巡視、檢查、維修管理,確保各類管線的穩定安全。

4、各種管線的敷設、增減、維修都可以直接在綜合管廊內進行,大大減少路面多次翻修的費用和工程管線的維修費用。

5、改善了城市環境。綜合管廊的設置,消除了通訊、電力等系統在城市上空布下的“蜘蛛網”及地面上豎立的電線桿、高壓塔等,消除了架空線與綠化的矛盾,減少了路面、人行道上各種管線的檢查井、室等,有力的改善了城市環境。

6、增強城市的防震抗災能力。即使受到強烈臺風、雨雪、地震等災害,城市各種生命線設施由于設置在綜合管廊內,因而也就可以避免過去由于電線桿折斷、傾倒、電線折斷而造成的二次災害。發生火災時,由于不存在架空電線,有利于滅火活動迅速進行,將災害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從而有效增強城市的防災抗災能力。

(高壓走廊、架空電纜對比地下管廊)

綜合管廊,是指將各類公用管線集中容納于一體,并留有供檢修人員行走的隧道結構。這種設計不僅節約地面空間,管道集中也便于管理和維修。綜合管廊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消除城市 “拉鏈路”,保障交通通暢;

第二、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提供基礎;

第三、消除城市“蜘蛛網”,營造整潔環境;

第四、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

三、成本算大賬:初期投入高但綜合效益大

綜合管廊的建設是我國城市建設的拐點和轉折點。根據《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截至2011年底,我國城市僅供水、排水、燃氣、供熱4類市政地下管線長度已超過148萬公里。如果按照綜合管廊的設計模式,將這幾種管道設計為一體,建設管廊長度約為37萬公里左右,在不計算拆遷等成本的情況下,所需資金就將近4萬億元。

興業證券報告指出,地下綜合管廊在廊體單位公里造價約在0.56-1.31億元之間。地下綜合管廊分為廊體和管線,廊體造價與斷面面積和艙位數量有關,按照國家試行投資標準估算,斷面面積10-20平米、1艙位的廊體1公里造價約為0.56億元;斷面面積35-45平米、4艙位的廊體1公里造價約為1.31億元,斷面面積越大、艙位數量越多,造價越高。

根據興業證券測算,廊體建造成本中,施工成本占一半,材料成本占比超過1/3。以斷面面積20-35平米、2艙的廊體為計算標準,1公里施工成本約為0.40億元,占比約為49.83%,1公里材料費用約為0.28億元,占比約為35.06%,其余為設備購臵費與基本預備費,其中基本預備費是指在投資估算階段不可預見的工程費用。

但是,目前我國管廊建設法律法規不完善、技術規范不健全、投融資和運營模式不明確等問題也制約管廊建設快速發展,也影響到企業投資積極性。

當然,綜合管廊的收益要放到更高的角度。住建部長陳政高就此有明確的論述。歸納起來,綜合管廊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節約地面空間,盤活土地資產。綜合管廊可以囊括所有地下管道,統一有規劃使用地下管廊空間。

綜合管廊一次性投資大,但總體可以節省投資。按照估算,國內管廊投資一公里大約1.2億,但已建成的管廊,廣州大學城管廊一公里投資3000萬,中間有很大的差別。按全生命周期考慮,把管線直埋的累計投資加起來,肯定超過每公里1.2億元標準,造成的間接損失更是無法計算。

綜合管廊按照每公里1.2億元投資,要管幾百年。法國巴黎的管廊已經運轉200年了,運行還很好。總體考慮,綜合管廊節省投資的優勢顯著。

綜合管廊建設將拉動經濟增長。假設每年能建8000公里的管廊,每公里1.2億元,就是1萬億投資。再加上拉動的鋼材、水泥、機械設備等方面的投資,以及大量的人力投入,拉動經濟作用明顯。

四、政策:國家支持、銀行給力

我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起步晚,1958年才在北京天安門附近鋪設第一條地下管廊,20年之后才有第二條管廊問世。1994年開發浦東新區時在張楊路修建全長11.13公里地下管廊才,標志著綜合管廊建設正式起步。

去年以來,國內出臺一系列政策,開始通過政策和機制推動國內綜合管廊建設。國內綜合管廊將迎來建設高峰期。

此前,綜合管廊曾一度由于一次性建設成本昂貴、舊城區改造代價大、統一管理難度較大以及政策、法律性支持力度不夠等原因而限制了其推廣和應用。但目前隨著國家相關政策及規范的出臺,為綜合管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根據相關資料及分析,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存在多種融資方式,包括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政府企業聯合出資模式(PPP)、特許權經營模式,企業一般在里面承擔項目建設和運營的工作,后期政府分期購買服務。

并放寬相關企業發行債券的要求,有利于調動社會資本積極性,加速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業務的發展。再加上今年初出臺的中央財政對試點城市的專項資金補助,項目建設公私兩方有望迎來資金面寬裕,我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有望在資金解困下迎來加快發展。

國務院2015年7月28常務會議在部署綜合管廊建設時,還稱要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將管廊建設列入專項金融債支持范圍。8月初,國家發改委表示通過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發行長期專項債券,建立專項基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中央財政按照專項建設債券利率的90%給予貼息。

國開行有關負責人隨后表示,加大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力度,是開發銀行積極支持的重要領域。資料顯示,截止目前,開發銀行與住建部合作,共同推出貸款支持項目27個,擬建管廊940公里,貸款規模540億元。

五、起步晚熱情高:十個城市已經開始試點

目前各地對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有很高的積極性,不少省市主動請纓搞項目試點,并紛紛出臺相關規劃。

山東省政府就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專門出臺意見,提出將大力建設被譽為城市“里子工程”的地下綜合管廊,到2015年年底,山東全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長度力爭達到300公里以上,2020年年底力爭達到800公里以上。

重慶市的江南新城地下綜合管廊5年建設規劃已經確立,江南新城的地下管廊全長82.8公里,總投資約74億元。

海口市編制完成了該市地下綜合管廊總體發展規劃和示范區專項規劃,示范項目位于海口市西海岸新區和美安科技新城,規劃范圍109平方公里,示范項目總長44.68公里,總投資約36.1億元,計劃3年建成。

長沙市也出臺建設規劃,2015~2017年,將在試點區域內建設總長度63.3公里的綜合管廊,總投資約34.66億元。

2015年,財政部、住建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作的通知》和《關于組織申報2015年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的通知》,并組織了2015年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評審工作。

根據競爭性評審得分,排名在前10位的城市進入2015年地下綜合管廊試點范圍。包頭、沈陽、哈爾濱、蘇州、廈門、十堰、長沙、海口、六盤水、白銀等10城市入圍。入圍試點城市將獲得一定額度的財政補助。

10個城市分布地域廣,既有發達地區城市,又有發展中城市。既有老城區集中的城市,也有新建城區項目,試點地方足夠有代表性。通過試點,將摸索出在不同財力、不同地區的城市建設綜合管廊的經驗,以便在全國推開。

我國共同溝萌芽在1958年,北京天安門廣場敷設了一條長1076m的共同溝,1977年配合“毛主席紀念堂”施工,又敷設了一條長500m的共同溝。

在工業應用上寶鋼自1978年建廠以來,由中冶集團在工藝設計中引進了電纜隧道和廢水管廊,并已建成數十公里的地下綜合管網。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共同溝建設是在1994年,上海浦東新區在張揚路建成國內第一條規模較大、距離較長的城市地下綜合管線共同溝,全長約11.1km。轉入新世紀,2002年,上海在嘉定區安亭鎮也建設了長度約5.8km的共同溝;2003年3月,廣州大學城建設了總長約17km的共同溝,并于2004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2006年,北京建成了中關村(西區)共同溝;深圳也建成了大梅沙-鹽田坳共同溝,全長約2.675km。

廣州亞運城道路下共同溝,全長約5.18km。國內其它城市,如濟南、杭州、嘉興、唐山、廈門等也著手進行了共同溝的規劃和建設。

截至目前,國內規模最大、一次性投資最高、建設里程最長、覆蓋面積最廣、體系最完善的綜合管廊座落于珠海市橫琴新區,由全球最大最強的建設承包商之一中冶集團負責投資設計建造,覆蓋全島“三片、十區”,總長度33.4km,總投資約22億元人民幣。

中冶集團是全球最大最強的冶金工程建設運營承包商,也是國內最早的城市綜合方案解決專家和智慧城市理念的積極踐行者。

中冶集團曾經參與綜合管廊國家規范的編制,并于2015年6月率先在珠海成立了國內第一家管廊投資建設專業化公司,積極探索并形成良好的模式,迅速推向全國。2015年9月14日,中冶集團與中國郵儲銀行又在北京隆重簽署了《中冶城市綜合管廊產業基金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冶集團與郵儲銀行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共同設立國內首支千億級城市綜合管廊產業基金。

六、專家這么說——綜合管廊建設中全產業鏈布局的最具優勢

下水道被稱為“城市良心”,過去不少城市受到大雨內澇、管線爆炸、路線塌陷等問題困擾,產生一系列“地下”問題,普通人深受其苦。

這個局面未來將有大的改觀。在國家推動和支持下,囊括了各類管道的地下綜合管廊正成為一個新的投資領域。

近日,《第一財經日報》專訪中冶集團綜合管廊建設相關單位,就綜合管廊建設的優勢,及目前政策存在的問題進行交流。包括中冶華發公共綜合管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振輝、中國二十冶華南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冷緒中、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李躍飛、王瑀等參與,其中部分專家直接參與過國家地下管廊政策的設計與咨詢。

PPP融資方式待完善

劉振輝:一般而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存在多種融資方式,包括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政府企業聯合出資模式(PPP)、特許權經營模式,企業一般在里面承擔項目建設和運營的工作,后期政府分期購買服務。

現在很多地方的綜合管廊項目,成為地方政府找錢的工程,大多采用PPP(政府企業聯合出資方式融資)模式。政府一般通過招標,拉企業作為合作方,也作為資金提供方。央企在融資成本上較低,有經驗積累,加之社會責任考慮不少都在考慮參與其中。

綜合管廊建設以及地方政府的理念都需要轉變,綜合管廊社會效益大,地方政府應該從總體考慮收益,同時在建設上也要和企業共同承擔,在后續運營方式上有所創新,可以將管廊維護運營外包,購買服務。

李躍飛:綜合管廊建設投資額大,單靠財政支出無法支持,地方政府建設綜合管廊主要考慮資金來源,以及承擔的責任。建設綜合管廊的融資一向是地方政府關心的問題。在財政補貼之外,地方政府還是希望具備資金實力的企業共同參與建設綜合管廊。

因為融資額大,地方政府PPP項目一般都希望建設方承擔融資等多重功能,央企和社會資本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區別。但因為綜合管廊投資大,如果全面鋪開,建設企業將承擔融資和負債重負。地方政府建設綜合管廊主要考慮資金來源,以及承擔的責任。

對央企而言,資金成本低是參與綜合管廊建設的優勢。但是就算央企,也會面臨財務壓力。地方政府應該更多看到PPP購買服務、回購的一面,而不能單純將PPP作為融資模式,讓企業在其中承擔高負債風險。

全產業鏈更具優勢

劉振輝:中冶集團在珠海橫琴建設的綜合管廊達到33.4公里,中冶投資建設28.7km,總投資約22億元人民幣。這是目前國內距離最長的綜合管廊,該管廊內納入了電力電纜、電信電纜、給水管道、中水、供冷、垃圾真空管等,涵蓋了幾乎所有地下管線。

綜合管廊建設成本在每公里5000萬到1億之間,但依據不同地質條件、施工難度投資額差別很大,還涉及到拆遷等費用。中國在地下綜合管廊投資上歷史欠賬不少,在密集政策推動下,將啟動綜合管廊建設的大潮。

劉躍飛:依據平均測算,綜合管廊建設本身的成本主要涉及施工、管線,管線占總成本的70%左右。走廊建設成本還與建設的倉體、納入的管線等相關,開挖式施工土建也占部分成本,老城區改造的管廊成本更高。

但納入管線不斷增多的管廊,也有一定的技術和運營門檻。比如根據最近的標準,以往不敢放在管廊中的天然氣管道將納入管廊,天然氣面臨密閉空間爆炸的難題,這對建設企業是很大的考驗。

冷緒中:這意味著管廊不是簡單的土建和施工,還需要運營經驗,尤其是處理危險氣體管道的經驗。中冶最初做鋼鐵廠的管道,涉及到各種危險的氣體,都能處理,積累了多年經驗,現在做綜合管廊可以說適逢其時,是偶然中的必然。

當然,因為綜合管廊建設的門檻體現在對產業鏈的整合能力,很多從事建筑、地鐵建設的公司都盯著這塊業務。

劉振輝:如果說各家企業的優勢的話,應該是產業鏈實力的比較。具備從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綜合實力和產業鏈優勢的企業,在綜合管廊建設中更具優勢。

綜合管廊的收入主要包括水、電、氣、垃圾等相關設施的入廊費、財政補貼和運營維護費用。其中運營維護的經驗,顯得非常珍貴。因為國內綜合管廊沒有大規模建設,具有運營維護經驗的企業較少。

后期服務會成為大市場

劉振輝:燃氣入廊,對于運營過各種危險品氣體管道的公司有優勢。管廊內管線集成多,需要專業的知識和經驗維護,未來運營維護公司會轉而向入廊企業收取服務費。

李躍飛:地下綜合管廊是個系統工程。目前地方政府主要采取的是PPP模式,建成后平臺公司運行,約定期限內,政府回購至完全所有。但地下管廊涉及到不同的管線維護,專業性要求高,運營維護可以作為獨立的業務開展。

目前,綜合管廊的收入包括入廊費、補貼和維護保養費。推廣階段,入廊費的收入并不容易,未來要發展維護保養的市場。比如廣州大學城的維護保養就是交給一家運營公司。綜合管廊要慢慢成為依靠入廊費和維護費為主。

王瑀:對于入廊的其他企業而言,后期管廊內管線費用可以參照架空線路原來投資和維護費用計算。

【新聞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