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天,山水東路碧波園門口路上發生了神奇的一幕:沒有挖一鏟土,埋在地下四五米深處的一段65米長排水管就完成了整體修復。下午,隨著幾輛工程車收工撤離現場,完好的路面和綠化帶讓人難以想象這里的地下污水管剛剛經歷了一場“手術”。

原來,這里使用的是一種新型非開挖管道修復技術。工程人員把特殊光敏材料制成的軟管拖入原有地下管道,充氣后使其膨脹緊貼舊管道壁,再放入紫外線燈設備在管道內移動照射,軟管經照射后變硬,在舊管道的內壁形成一層1厘米厚的保護層。“保護層是玻璃鋼材質,非常堅固,使用壽命可達50年。”承建單位市水務集團管網運營分公司經理胡金財說,如果用傳統方法修復,不僅要對馬路“開膛破肚”,還會破壞上面的綠化,“沒有十天半個月搞不定。”

記者從市排水管理部門了解到,山水東路漆塘泵站周邊是我市污水管網系統性修復工程的首批項目,未來,像這樣的管道修復“微創手術”將會普及。今年上半年,全國和我省先后出臺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我市的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實施方案也已編制完成初稿。根據計劃,今年起到2021年底前,我市要全面實現城市建成區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完成污水廠的提標改造,并且要建立污水管網排查修復機制。這意味著,無錫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建污水處理廠實行雨污分流以來,將首次系統性地對城市污水管網進行排查和修復。

“全市道路地下有3000多公里污水管網要完成排查、檢測和修復。”無錫排水管理處負責人介紹,我市前期已對部分道路的污水管網進行了檢測,排查出不少問題。除了堵塞以外,一些污水管道腐蝕老化甚至鋼筋裸露,一些管道接口錯開產生縫隙,少數管道甚至被不斷生長的樹根戳破。破損的管道發生滲漏,雨天地下水容易溢入污水管,增加污水處理廠負擔,同時,污水也會滲進地下水,污染附近的自然水體。

市區地下污水管大多已“服役”數十年,待修復的管道不在少數。從相關部門獲悉,為避免馬路頻繁“開拉鏈”,減少對交通和環境的影響,各種非開挖管道修復技術將在全市范圍內推廣。近日,運河東路1.85公里的污水管以內襯頂管修復技術完成了非開挖修復作業,山水東路的地下排水管非開挖修復也將繼續向南延伸,保護附近蠡湖水體不受破損管道污水滲液污染。隨著未來更多非開挖修復工程的展開,我市地下污水管道修復將由“開膛破肚”邁向“微創”時代。

【新聞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