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用泥水平衡頂管方式鋪設污水管道的機械。

在此次地下管網建設中,管道的鋪設沒有將整條道路挖開,而是通過專業機器在地下完成的,地上的車輛照常行駛,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交通造成的影響。

近日,許多同安市民會發現,在同安老城的許多路口又出現了小小的施工圍擋。盡管看上去是個小項目,地底下卻是大有文章,這里正在構筑同安老城的污水主干管網——在今年5月完成6條主干管建設后,同安區又啟動了縣口路、環城北路等4條污水干管建設。

“面子”是城市的風貌,“里子”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撐起“面子”。近三年來,同安區在老城更新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老城地下管網建設。同時,同安區正加大力氣推動污水處理廠建設,解決末端處理能力不足問題。

污水處理事關城市的水環境質量,溪流密布的同安區已經成立了污水處理設施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指揮部,統籌協調推進全區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收集、尾水排放管網的規劃、建設工作。

“我們希望通過近幾年的集中發力,解決同安的污水排放和處理問題,助力提高同安各大溪流的水質,守護同安的綠色底色。”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也希望市民多多諒解施工帶來的不便,這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的工程,將大大改善同安老城的人居環境。

創新施工方法 最大限度減少對交通影響

近日,記者來到同安區南門路的一處鋪設污水管道的施工工地,發現與以往鋪設污水管道不同的是,這里沒有將整條鋪設道路挖開,路面只有一處長約10米、寬約8米的施工點。雖然往來車輛眾多,但是受到的影響很小,道路基本保持通暢。

“這是因為我們創新采用泥水平衡頂管方式,鋪設污水管道,整個項目只需在路面開挖5個工作井,管道的鋪設是通過專業機器在地下完成的,地上的車輛照常行駛,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對交通的影響?!痹擁椖看▎挝幌嚓P負責人王天藝告訴記者,目前,該項目已累計完成工作量的60%,正在進行最后一段污水管道的施工,計劃9月30日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該項目的幾個工作井位于道路交叉口,代建單位特地采用通透式圍擋,并設置指示牌,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圍擋影響車輛和行人的視線,消除安全隱患。

記者從同安區市政園林局獲悉,近期,同安區啟動了新一輪地下管網的建設,施工對市民的出行帶來了一定的不便,希望市民諒解和配合,有關單位將加快施工進度,盡量減小對市民的打擾。

推進雨污分流 年底完成主干管網框架構建

據悉,“縣口路南門路污水管道工程”項目位于同安區大同街道,起于三秀街與北鎮路交叉口,終于南門橋附近。項目將新鋪設管道563米以及12座檢查井,總投資約886萬元,主要用于承接上游環城北路、北鎮路沿線生活污水,調整三秀街原污水管網排入方向,實現該區域污水、雨水分流。

王天藝介紹,原來,該區域雨水和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是合流后排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放,這給污水處理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負擔,調整后,污水將單獨排進污水處理廠,而雨水將直接排入東溪。

在新一輪地下管網建設中,共有縣口路、環城北路、北鎮路、育新路等4條污水干管建設。同安區市政園林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去年啟動的第二輪城市街區立面整治和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作中,該區已經完成老城區6條主要道路的地下管網建設,再加上正在建設的4條道路管網,到今年年底,老城區的污水干管基本框架就會建立起來,解決原來主干管網不聯系、錯接漏接、污水管缺失較多等問題,為下一步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打下基礎。

下一步,同安區還將推動“毛細血管”的改造,建設支管和推進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

提升處理能力 多個污水廠項目快速推進

污水的去向是污水處理廠,這幾年,由于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區域人口的持續增長,同安區的污水處理設施已呈現飽和狀態,提升末端污水處理能力已經成為提升同安水環境質量刻不容緩的問題。

在同安區濱海西大道北段東側附近,一片土地已經被平整出來,這里是同安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項目的工地。資料顯示,同安污水處理廠當前處理規模是10萬噸/日,服務范圍包括同安城區及西柯片區部分污水,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和流域治理力度不斷加強的情況下,該廠處理的污水量不斷增加,現已滿負荷處理。

同安區市政園林局工作人員說,同安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項目預計將于明年年底投用,屆時同安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將從10萬噸/日提高到20萬噸/日,為富美同安高質量趕超發展、區域環境改善提供更好的基礎配套。

記者了解到,同安區目前還有西柯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中,此外洪塘污水處理廠也已經啟動前期工作,幾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將大大提高同安的污水處理能力。

【新聞來源:人民看點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