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0c51b815403f8e28b56a79e28d65d5.jpg

雨污分流工程施工現場

eb450bebea7890eec1c7b57753f3c68b.jpg

經過治理,玉水河再現河清岸美

ceaba61e01350e06865d0ac02e657659.jpg

縣城開元大街臺風過后無積水

我縣大力實施雨污分流管網改造工程,徹底解決了“雨天內澇和暴雨看海”的城市頑疾。目前,全縣已累計投資8.4億元,改造雨污分流管網184公里,涵蓋29條城市道路,城區覆蓋率達到90%以上,逐步形成排蓄結合有力、海綿效果顯著的城區管網建設格局。

面對臺風“利奇馬”城區大汛無內澇

8月10日,第9號臺風“利奇馬”給我縣帶來了一場持續3天的強降雨,城區降雨量達到140余毫米。市民都做好了應對小區、街道路面積水的準備,加固車牌,購買雨具,甚至設計好了上下班躲避積水的路徑。可是,降雨過后卻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整潔的城市路面并未發生大面積積水。“之前一下大雨,這條路就會積水近30厘米,車輛都不敢過,如今增加了兩條雨水管道,問題得到了解決,這次降雨再沒出現積水現象,雨天基本不影響生意。 ”青年街從事餐飲業的王先生高興地說。

應對“利奇馬”的這次考驗,群眾給出了一個大大的“贊”,這正是得益于我縣重點實施的雨污分流工程。近年來,隨著“活力新城魅力慶云”城市大架構的拉開,我縣城市形象得到全面提升,可是排水管網標準低等問題日益突出,排水管網仍以雨污合流為主,嚴重滯后于城市迅速發展的需求。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從2016年開始啟動了城區雨污分流建設計劃,特別聘請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專家,對城區道路規劃、管網鋪設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利用半年時間科學編制了《2016-2030慶云縣城區排水專項規劃》,繪制了覆蓋全城的雨污分流示意圖,并為城區29條道路分別制作了精細、可行的雨污分流改造施工圖紙,為工程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

圍繞雨污分流工程,我縣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里子”后“面子”的順序,同步實施了路網改造、污水廠建設等系列配套工程。這些工程不僅解決了汛期積水問題,也真正實現了雨水進河、污水進廠,改造后雨水通過雨水管網直接排到河道自然凈化;污水通過污水管網收集后,直接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再排入河道,大幅改善了水質,群眾生活環境得到了質的提升。“雨污分流工程是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惠及民生的一項重要工作,此次臺風來襲,我們的雨污分流工程經受住了考驗,給我們后續工程增強了巨大信心。 ”縣長孫洪昌說。

啃下質量“硬骨頭”打造百年城建工程

8月14日,在慶云縣住建局監控室的一排電腦上,清晰地顯示著雨污分流現場的施工作業情況。“我們在每個施工現場都設置專門的攝像頭,實現遠程實時監控,防止工程中出現偷工減料等問題,確保工程質量安全。 ”縣住建局副局長陳玉志說。

雨污分流工程量大、時間跨度長,工程質量是關鍵。“地下工程,百年大計。務必在不浪費一分錢的情況下保證工程質量,把它建設成慶云的良心工程、民心工程、百年工程。 ”縣委書記王曉東的話擲地有聲。

為此,我縣將工程質量擺在首位,周周督導、月月調度,并不定期召開現場會、碰頭會,及時解決建設中的難題。在工程實施中,我縣秉持“標準化施工、精細化管理”的理念,推行以施工標準化、原材料標準化、檢驗標準化為內容的“三個標準化”,標準化與品質實現了有機結合。為從源頭上抓好工程質量,他們狠抓原材料質量控制,建立了完善的材料準入制度,派出業務骨干多次前往原材料廠家考察,要求所有管道標記生產廠家標識,并對進場原材料進行100%檢測,杜絕不符合設計標準的材料和設備進場施工。施工中,充分考慮影響因素,優化、調整施工力量,想方設法進行工藝革新,加大科技投入,積極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提高工程質量、工作效率。特別是針對入場原材料,所有批次原材料在使用之前,全部現場進行高標準破壞性試驗,通過層層檢驗后,才可投入使用,以確保原材料質量安全可靠。

此外,我縣還構建了建設單位負責、施工單位保證、監理單位控制、監控24小時監督的“四位一體”監督機制。縣住建局作為牽頭部門,履行監管職責,從測量、清障礙物、開槽、砂石墊基,再到鋪管、回填、夯實,確保每個環節施工質量。在雨污分流工程現場監管中,我縣在各施工路段還安裝便攜式監控系統,對工程進度、質量、安全、環保等方面全方位“診斷”,有效把控工程質量,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從源頭解難題顏值短板雙向提升

盛夏時節,走近城區玉水河畔,只見河中水清見底,與之前水體黑臭、蚊蟲漫天的景象判若云泥。在慶豐路與市場街交界處,縣住建局局長劉偉介紹:“經過去年一年的努力,周邊雨污分流工程已全部完工,如今,慶豐路附近污水已通過污水管網流入污水處理廠,河道變清,黑臭現象已基本消除。 ”

城區有清水河、玉水河兩條河流穿城而過,對市民生產、生活有重要影響。受制于經濟技術條件等多種因素,過去城區建設的排水系統為雨污合流,雨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長期以來,黑臭水體治理治標不治本,尤其到了夏季,住在河流兩岸的市民深受其害,抱怨紛紛。

如何破解這一水污染難題?“水的問題原因大部分在岸上,源頭上根治黑臭水體,雨污分流改造項目是治本之策。 ”縣委副書記呂德山說。針對黑臭水體治理,我縣在改造雨污分流主干道的基礎上,繼續向“毛細血管”延伸,先后實施截污、清淤等配套工程,打造“河清岸美”新景觀。為減少污水排放、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我縣投資6000萬元建設大型污水處理廠,處理標準達到“一級A”,達到飲用水標準。此外,聘請3家專業設計公司對我縣沿河景觀進行規劃設計,因地制宜打造沿河濕地公園,讓市民能夠“開窗見綠,出門游園”。

雨污分流不僅提升了城市顏值,還補齊了城市建設短板。改造工程所在街道大多是交通干道,包含電力、通信、供熱等多種地下管線,由于地下空間有限,管線錯綜復雜、混亂擁擠,給各相關單位日常的維護檢修帶來很多不便。我縣經過調查研究,在具體施工中,根據施工單位施工力量及縣財政的承擔能力,按照排水專項規劃和先改造主干線管道、逐步改造支干線管道的方式對老舊管道進行改造。同時,同步協調各相關單位重新規劃并改造供熱、天然氣、自來水、弱電等各種管線及綠化、人行道等配套工程,使多年的管道老化等問題一并解決,為提升市民生活環境奠定了良好城建基礎,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眼下,漫步城區河邊公園,周邊花樹錯落,景觀玲瓏有致,跳舞、健身、休閑的市民隨處可見。“水清岸綠”的優美環境已逐漸成為我縣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一張城市名片,一座“水碧河暢、源清流潔、田園綠野”的活力新城正在展露新姿。

【新聞來源:德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