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一b.jpeg

工作人員正在檢測地下管網

為推進荊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完善城市污水治理,提升水環境質量,從源頭上治愈水污染頑疾,我市已在中心城區多條道路進行全方位雨污分流改造。同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區地下排水管網的“健康”情況,首次采用機器人給排水管網做“腸鏡”,摸清中心城區管網“老底”。

下一步,將根據檢(探)測數據,建設大數據平臺,建立城區管網地理信息系統,為城區雨污分流與管網混錯接改造工作提供科學指導,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治理能力。

怎么檢測——

地下排水管網被稱為城市的“經脈”。隨著荊州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這些“地下血管”日漸老化、破損,對其進行雨污分流改造成為改善城區水質、改善市民生活環境的必然要求,然而,為其精準檢測成為一個大難題。

今年以來,我市采用電視檢測(CCTV檢測)、潛望鏡檢測(QV檢測)、聲吶檢測等先進設備,用機器人代替人工井下作業,給管道做全面的“CT掃描”,詳細探知地下管網現狀。

荊州二7.jpeg

檢測使用的機器人

檢測范圍——

本次普查范圍東起深圳大道、西至九陽大道、南抵沿江大道、北至荊沙鐵路,總計102.5平方公里。除市政道路排水管網外,還把背街小巷、老舊社區、居民小區等配套雨污管網納入探測與檢測范圍,預計檢(探)測長度約3000公里,現已完成總工程量約60%。

機器人檢測有何優勢——

據工作人員介紹,以前,地下管網檢測主要靠人工完成。管徑太細的部分,工人無法進入管網內部;如果采用機械養護,又容易對管網造成損壞。有了這個機器人,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它不僅能伸能縮,還能邊“爬”邊拍,工作人員在電腦上就能看到管網內部的情況,而且監測當中不會對管網造成損害。

本次普查,將對城區排水管道的排水性質、管徑、材質、埋深、流向、混接情況等進行全面數據采集,并根據檢測結果,建立集管理、更新、分析于一體的城區管網地理信息系統。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前排查堵點非常困難,甚至需要幾天的時間,有了城區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就能隨時隨地給地下管道做“腸鏡”,精確定位,迅速解決。

工作進展——

截至目前,主次道路上約100公里的排水管網已完成檢測,共發現1502處管道存在破裂、脫節、暗接、沉積等缺陷。

按照計劃,普查工作將于今年底完成,屆時,相關部門將根據管網損壞情況,分類進行修復。

新聞多一點:

短評:對歷史負責 為人民謀利

荊州因水而興。在新時代治水工程中,荊州要創出特色,實現永續發展。摸清城市管網家底,正是這一工程的基礎。我市正以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借助科技的力量,全面摸清城區“老底”,以便有的放矢,從源頭上治愈水污染頑疾,改善城區水質、改善市民生活環境。

做好了這一基礎性工作,接下來荊州還將在新一輪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將海綿城市建設、水污染治理及城區排水防澇建設有機統籌,打造出更安全、更高效、更現代的城市排水體系,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給市民一個美麗、宜居、綠色的荊州。相信荊州必將在新時代治水的實踐中創造出荊州經驗,描繪“萬里長江 美在荊江”新畫卷。

【新聞來源:荊州日報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