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農業面源污染、化工污染、船舶污染、尾礦庫污染……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復雜的污染源正使得長江水質逐漸變差、生態環境惡化。作為我國最大的清潔能源企業之一,三峽集團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統籌部署,以城鎮污水治理為切入點,在江西九江、安徽蕪湖、湖南岳陽和湖北宜昌四個試點城市開展長江大保護先行先試。

長江生態環保并非三峽集團擅長的領域,但長江無疑是三峽集團的“初心”。“三峽集團源于長江、興于長江,現在要回饋長江、保護長江。”在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雷鳴山看來,在發展清潔能源的同時,三峽集團還要保護清潔水資源,才能實現“兩翼齊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生態環保能源集團。

揭開污水治理“病灶”

來到湖南省岳陽東風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施工現場,臨近湖邊,已可隱約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湖岸上,挖掘機正在為新管道鋪設開出溝槽,被污水污染的黑色泥土清晰可見……東風湖正飽受水體黑臭的折磨。

作為三峽集團開展長江大保護工作的實施主體,長江環保集團在四個試點城市及其他長江沿線省市展開調研,城鎮污水治理癥結逐漸浮出水面:城鎮排水基礎設施落后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低效、污水廠網產業鏈碎片化……“黑臭在水里、問題在岸上、關鍵在管網。”長江環保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世平總結道,“管網不治理,一切都白搭。”

據了解,城鎮污水處理廠由于存在污水處理費用收益,頗受資本青睞,全國各地已建成眾多污水處理廠。但連接污染源與處理廠的管網,卻因維護難度大、管理成本高、缺乏盈利能力等原因,長期無人問津。管網本是污水處理系統各項功能得以實現的保障,現在卻成了“難啃的硬骨頭”。

“一座雨水窨井,周圍能有6根私接的PVC(聚氯乙烯)污水管。”長江環保集團九江市三峽水環境公司總經理曹諍舉例說明了雨水、污水管道錯接混接的問題,“重工程建設、輕運行管理的問題普遍存在,管網建好了缺乏監管,常常引發二次污染。”

說起雨污管道混接的危害,岳陽市住建局副局長程文藝也深有感觸,“岳陽市年降雨量高達1700毫米,有大量污水伴隨著雨水流入大江大河。水是岳陽的優勢,但污染問題不解決,黑臭水體不治理,水也成了劣勢。”

不僅如此,九江市三峽水環境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張俊告訴記者,“由于排水管網缺乏維護,清水、污水常混在一起。如在九江,地下水、廬山水混入污水管網,占用了管道容量,影響污水收集率和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效率,而本應流進廠里的污水卻‘跑、冒、滴、漏’到了江河之中,加劇了污染。”

探索城鎮污水治理“三峽模式”

找準病灶,下一步就是“對癥下藥”。

城市污水治理不比大型水電項目,城市規劃、居民生活等都對工程實施形成了一定制約,傳統“大開發”的模式將耗費大量資金,單純新建更多的管網與污水處理廠徒增污水處理費用,效果十分有限。

“大保護不是大開發,更不是大投資。”程文藝直言,“真正要做到廠站提質增效,不能盲目擴大廠網規模,而是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污水入廠濃度上。發現錯接、混接的管道,針對性地進行修復改造,分區域分流域,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方案。”

不做“加法”做“減法”,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三峽集團與地方政府很快在治水理念上達成共識,“廠網河湖岸”一體化全周期運作的治理模式隨之確立。而作為治理工作關鍵,城市污水管網系統繁雜,既有尚未覆蓋的城中村空白地帶,又有年久失修的歷史“欠賬”,管網排查難度巨大。

在蕪湖鳩江區的一座窨井邊,三峽集團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向記者展示了技術支撐的關鍵作用。施工人員將一臺CCTV(排水管道電視檢測)機器人放入狹窄的管道,機器人沿著管道行進,并將拍攝到的畫面實時傳回電腦屏幕,為管網改造方案的制定提供第一手材料;部分管道臨近污水處理廠,被污水充滿,工人與CCTV機器人均無法進入,項目人員經過簡單改造,在國內首次將聲納設備用于地下污水管網檢測。“3臺高清水下聲納,100余臺CCTV機器人,6個月基本完成了蕪湖2000多公里的排水管線排查,這是人工無法想象的。”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蕪湖管網摸排項目負責人徐佳介紹說。

資源整合共抓大保護

城鎮污水管網的“硬骨頭”難啃,保護長江的重任也并非壓在三峽集團一家企業身上。“從三峽工程建設以來,三峽集團就開始探索搭建平臺、整合社會資源,資源整合優勢是三峽集團的‘基因’。”王世平稱。

輾轉四個試點城市各個項目現場,除了“三峽”,記者也見到了許多共同參與長江大保護的企業員工,參與工程建設的有水電八局、葛洲壩集團、中鐵四局等,負責運行管理的北控水務……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各自分工、協同合作,共同推進一個個項目實施落地。“無論本地存量企業與增量企業,三峽集團將所有力量聯合組成共同體,共同對政府負責。”張俊解釋稱,“一方面杜絕了各責任主體互相推卸責任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廠網河湖岸’一體化模式的推進。”

在成立長江環保集團作為開展長江大保護業務實施主體的同時,三峽集團還設立了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生態環保工程研究中心、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以及長江生態環保專項資金等四大保障平臺,從頂層設計出發,將資本、技術等各項業務鋪展開來。據了解,目前四個試點城市一期項目已完全落地,下一步,治理范圍將逐漸擴展到包括重慶、武漢、上海、南京在內的12個合作市縣。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地方財政緊張、項目投資回報率低等因素,對項目推進及日后運維形成了制約。“在保本微利的原則下,項目投資回報率僅為4.9%,勉強覆蓋項目融資成本。”王世平坦言,“我們正在探索如何建立調價機制,讓污水管網按照市場化機制實現常態化運行。國家發展改革委也正在組織各單位進行相關收費機制的研究。”

新聞鏈接

2018年4月26日,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國家領導人指出“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

2018年下半年,生態環境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針對沿長江的11個省市的40多個地市進行暗拍、暗查、暗訪,發現各類污染問題超過160個。

2018年12月13日,三峽集團在湖北武漢注冊成立全資子公司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文章來源:北極星水處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