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路就能修好管道?”“沒問題,新技術辦得到!”
昨晚8點多,在倉山區高旺路上,一場地下管道“微創手術”正在進行。一輛“小黃車”、一圈水馬圍擋、幾名熟練工……與往常封路開挖的“大陣仗”施工場面相比,這一不封路、不開挖的“小場面”,顯得相當不起眼,周邊不少居民還滿腹狐疑。
現場施工負責人耐心地對圍觀的居民解釋說,別看這是“微創手術”,修復效果卻不會差,最關鍵的是,施工對周邊群眾的出行影響、噪聲污染幾乎沒有,效率也提高很多。
“原來以為他們在抽排污水,沒想到是修管道。”一名依伯感慨地說,以前修管道動不動就挖路,給老百姓帶來極大不便,現在有了這么好的技術,太棒了!
為保持治水成效,讓雨污水管網健康運行、污水處理率穩步升級,福州市于去年啟動了全國規模最大、施工范圍最廣的排水管網修復工程。為了讓這次大規模施工盡量不影響城市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該市引進國外先進的非開挖修復管網新技術,并全面推廣應用。截至昨日,鼓樓、臺江、倉山、晉安四城區2522公里“帶病”雨污水管網,已有1702.9公里得到修復。
修復一段管道 從1周縮短至1天
因長期“勞作”,埋設于高旺路地下的管道出現破裂、滲漏,如果“傷口”不能“愈合”,就難以勝任沿線污水的收集工作。
“正在纖維布上涂刷的是樹脂膠,是修復壞管道的好材料。”昨晚,高旺路管網修復工程的“責任醫生”范博毅指揮著工人一遍遍耐心涂刷。厚厚的樹脂膠與纖維布連成一體,形成一張大“創可貼”。確認管道干燥、干凈的“術前”條件后,“創可貼”裹在氣囊外,經引導入管,到達“手術”位置。
定位、脹圓、固化,監視器上,隨著管道檢測機器人的爬升,修復全過程清晰可見,每個環節也都被一一記錄。記者注意到,從“術前準備”到“手術”結束,只花了1個多小時。
范博毅說,這種新工藝叫樹脂固化,相當于給管道打補丁,不僅施工時間短,且抗腐蝕能力、水密性都比較好。
中鐵十八局連坂片區管網修復項目總工張建偉告訴記者,以30米長的一段管道為例,若采用傳統修復工藝,從開挖到鋪設新管、恢復路面,綜合用時最短也要1周;采用非開挖新技術施工,耗時最長也就1天。
各種“病害”均有“微創”解決辦法
連坂片區共有480公里管道需要修復。除了無法滿足現有污水承載量或經測定確無修復價值外,能夠修復的,都采用非開挖技術進行施工,如下藤路、東園路、齊安路、首山路等。
在首山路,120米管道已修復過半。這里除了應用樹脂固化技術,還實施了紫外光固化、銑刀機器人、脹管法等“復合型手術”,集多種非開挖技術于一體。范博毅說,同樣以常規30米長的一段管道為例,有的只有一兩個破裂或滲漏點,可以通過樹脂固化來“打補丁”;有的三四個或更多壞點,就用紫外光固化辦法,給管道包裹一層具有防護功能的復合材料,相當于穿上一件“新衣服”;銑刀機器人則可以直接鉆入管道,“砍斷”或磨平侵入的樹根、凸起物,之后實施修復。
“遇上‘患重病’的管道,還可采用脹管法,直接把新管頂進去‘除舊換新’?!狈恫┮阏f,在連坂片區,非開挖技術應用于約40%的管道修復工程。
城區2522公里管網 修復進度過半
記者從昨日舉行的城區排水管網修復工程現場經驗交流會上獲悉,我市前期已對四城區2522公里舊雨污水管網進行了詳細排查,共發現病害6萬多個,其中三四級病害(塌陷、破裂、脫節等)2萬多個,目前半數已完成修復。整個管網修復工程分五大片區,洋里、祥坂、金山片區均完成超六成,祥坂片區及浮村片區完成超七成,共完成1702.9公里管網修復,總體進度已過半。
“既要保質保量完成目標任務,又要盡最大可能不擾民,不影響居民生產生活。這是市委、市政府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市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建設部門和施工單位為此想了種種辦法,作了多種嘗試。施工項目中,除了經論證確有必要開挖的,其他的一律采用非開挖的方式進行“綠色”施工、環保施工。
為進一步保障工程質量,我市還對五大片區全面展開監督檢查、隨機“飛行檢查”,每個非開挖修復點均要有成品留樣備查;每次非開挖“手術”后,都要進行修復前后的CCTV(管道內窺攝像檢查技術)檢查,并全部錄入信息系統。
【文章來源:福州日報】
湖北省武漢市鸚鵡大道6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