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于垃圾分類,住建部和上海市同日召開發布會回應釋疑

據中國之聲報道:近期,我們關注了上海正在進行的垃圾分類工作。即便你不是身在上海,最近可能也在網上看到了不少相關的消息、其中也于不少段子。比如,前不久,一張小龍蝦到底怎么做垃圾分類的圖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吃剩下的小龍蝦殼究竟屬于干垃圾還是濕垃圾?再比如,喝完的奶茶杯和吸管是屬于干垃圾還是可回收垃圾?

這些問題,的確難度不小。6月12日,隨著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發布《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上海進入全民學習垃圾分類時代。而從下周一,也就是7月1日開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施行。面對輿論的討論、和一些質疑的聲音,28日上午,上海市召開垃圾分類新聞發布會,回應了一系列些熱點問題。

做到“一小區一方案”,滿足不同人群個性化需求

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條例》不僅明確了生活垃圾要分類投放,還提出了“定時定點”的要求。定時定點要在大多數社區落地,涉及到“撤桶并點”,將社區樓道內或門洞前的垃圾桶撤走,集中放置在指定點位,居民只有在固定時間段內前往這些點位,才能投放垃圾。這對于像邵先生一樣的上班族而言造成了不方便,有的居民不是很理解。

邵先生:“我們不可能上班時間請假來扔垃圾。”

針對“定時定點”如何因地制宜地實施,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唐家富表示,市民反映問題主要是“時間不合理、點位不合理”,因此必須做到“一小區一方案”并充分與居民溝通。

唐家富:“比如夏天晚上吃西瓜,定到7點半就不太合理。同時也要滿足“996”和老年人等的個性化需求,技術手段也可以采用,保證并通過安裝監控、設置“誤時投放點”等方式方便上班族扔垃圾。”

目前上海分類實效快速提升

《條例》正式施行只剩3天,分類“硬件”都準備好了嗎?目前上海全市已改造了1.3萬個分類投放點,完成率75%,更新完善道路廢物箱標識4萬余只。分類收運體系也基本形成。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黃融介紹:

黃融:“生活垃圾處置利用能力穩步提升,干垃圾焚燒能力已達1.93萬噸/日,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已達5050噸/日。”

黃融介紹,目前上海分類實效快速提升。

黃融:“可回收物 回收量達到3312噸/日,濕垃圾分出量已達到6164噸/日,干垃圾焚燒及 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達到2.435萬噸/日。”

設定處罰基準,依后果嚴重度相應上調,執法科學規范

為了確保《條例》施行,上海已建立“不分類、不收運,不分類、不處置”的雙向監督機制,基本建成覆蓋分類運輸、分類中轉至末端處置的全程信息化監管平臺。垃圾分類執法檢查力度也空前加強,今年1月1日到6月25日,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共開展執法檢查1.39萬余次,依法查處違規案件1224起,教育勸阻13739人次,督促整改7822起。在執法過程中,城管部門是如何對不同違法行為設定處罰額度的?

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彭燕玲對此回應稱,《條例》針對不同的當事人及違法行為,設定了相應罰款幅度。在制定裁量基準時,城管執法部門綜合考慮違法行為的情節、后果、次數等因素,設定了相應的罰款基準,以使執法更具科學性和規范性。

彭燕玲:“《條例》規定個人混投的,處罰50元以上200元以下。在設定基準時,我們明確,若個人將濕垃圾與可回收物、干垃圾混投的,屬首次的,罰款適用50元至100元的基準,屬第二次及以上的,罰款適用100元至200元的基準。而如果個人將有害垃圾與其它生活垃圾混投,由于后果更嚴重,罰款基準相應上調,以體現過罰相當原則。”

2025 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聽著上海市民學習、實踐生活垃圾分類,其他城市的朋友不知道什么感受?

近年來,我國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今年開始,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近日相關通知中確定: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 46 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 1 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到 2022 年,各地級城市至少有 1 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他各區至少有 1 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 2025 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那么,這項工作的進展到底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解決?28日,住建部也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目前全國整體上垃圾分類的覆蓋范圍還很有限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134家中央單位和各省直機關已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 46 個重點城市已配備廚余垃圾分類運輸車近 5000 輛,有害垃圾分類運輸車近 1000 輛。 2019年 46 個重點城市將計劃投入 213 億元繼續加快推進處理設施建設,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需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民生調查”課題組2018 年對 46 個重點城市的入戶調查結果顯示,進行生活垃圾分類的家庭占 38.3% ,較 2017 年增長 11.4% 。

從全國范圍來看,住建部環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徐海云表示,各城市間推進有快有慢,整個環節上還存在一些短板:

徐海云:“目前全國整體上垃圾分類的覆蓋范圍還很有限,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只占全國城市數量的 7% 左右。同時,這 46 個城市的進展也不平衡,有的城市群眾在垃圾分類方面的獲得感并不強。目前,大部分城市還只能做到在投放環節配備分類收集的設施。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環節的設施配備普遍不足,垃圾“先分后混”的問題還沒有明顯解決。”

有害垃圾的分類收集與“精準”問題還是短板

在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的一系列環節上,按照分類來看,徐海云指出,有害垃圾的分類收集目前還是短板:

徐海云:“比如我們如果與發達國家相比,我覺得,對有害垃圾的收集是短板。有害垃圾如果分出來,對后端的垃圾處理實施應該說可以減輕環境影響。”

而可回收物,徐海云認為,我國目前面臨的是一個“精準”的問題。

徐海云:因為籠統地講是可回收物,但是具體來看,比如玻璃品。可能由于市場的原因,它的收集、運輸、回收、利用,可能就需要較高的補貼才能把回收利用完成。在暫時還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可能收集起來也只能去垃圾處理廠。

廚余垃圾同樣面臨后續處理出路的問題。徐海云表示,不是分出來的都有被處理利用的需求:

徐海云:“日本也曾嘗試過將廚余垃圾作為肥料回到土地實現自然循環,但是,也由于土地資源比較緊缺或者沒有土地來接納,所以,日本把廚余垃圾定義為可燃垃圾。那么,因為我們分出來的目的是為了回收利用回到土地,應該以需求來決定、確定回收的量。”

要加強各環節銜接與法制建設,同時完善垃圾分類技術

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張樂群表示,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任務艱巨,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需要長期堅持、不斷投入。下一步,他介紹,還將加強各環節有機銜接,加強法制建設,通過推動立法加強源頭減量。

張樂群:“切實從娃娃抓起,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等生態文明教育。加快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完善垃圾分類技術設施標準,加強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各環節有機銜接。加強法制建設,通過推動立法加強源頭減量,提升生活垃圾全過程管理水平。”

最近,在看著上海市民努力學習、實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時候,其他城市的不少人也都在想,自己什么時候也要每天自問“這是什么垃圾”?

今年開始,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近日,相關通知中確定: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 46 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 1 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到 2022 年,各地級城市至少有 1 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他各區至少有 1 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 2025 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文章來源于: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