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綿城市改造中,通州區運用的“海綿元素”頗為多樣。兩年多來,全區已有37個項目完成了海綿化改造,還有42個項目正在建設,55個項目預計今年啟動建設。

自來水廠的“蜂巢約束性護坡”

記者探訪施工接近尾聲的通州自來水廠改造項目,以及已改造完成的BOBO自由城項目,一窺這處處貫穿生態環保理念的工程之妙。

人行道能“喝水” 大雨傾盆不臟不澇

從2018年9月份正式動工,到2019年6月底預計完工,通州區自來水廠的海綿化改造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

作為內部相對開闊的封閉區域,通州區自來水廠可謂有著得天獨厚的改造條件。在這一項目中,諸多“海綿元素”紛紛登場,猶如對海綿化改造的全方位展示。

淺灰色磚面整齊劃一,倒上水決不會無序“流竄”,幾秒內便迅速下滲……一進廠房大門,路側的人行道就暗藏玄機。

通州區海綿辦技術中心工作人員、北京新城綠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員李靜介紹,完成透水鋪裝的人行道,從上到下分別是陶瓷透水磚、30mm厚細顆粒無砂透水混凝土、100mm厚粗顆粒透水混凝土、150mm厚級配碎石:“根據具體用途,不同性質的透水鋪裝有不同的結構層,一般共有3至4層可滲水基質。比起普通路面它滲水速度快,一定程度的降雨量內不會形成徑流。”

若雨勢過大,透水鋪裝“消化”不了怎么辦?李靜指指人行道內側一片用布苫蓋的綠地,表示那里的“雨水花園”能進行一定程度的雨水調蓄。

據了解,雨水花園是在自來水廠原有綠地基礎上改造而成,從整體來看,比人行道要矮上一截。“若雨水在路面形成徑流,就可以向低流入雨水花園。它的土層也是多結構的,最上是種植土、然后是細沙、礫石,礫石層內會放滲管。雨水花園設置溢流口,超過承載能力后,水可以從溢流口排走。”李靜介紹,因為雨水花園可能會經常處于“干濕切換”狀態,種的植物要“既耐澇又抗旱”,比如千屈菜、萱草、鳶尾、蘆竹等。

水廠中心,一個巨大的梯形土坡令人矚目。在它1060平方米的表面遍布著20*20公分的網狀小格子,猶如一片蜂窩。李靜解釋,這是為了防止水土流失安裝的“蜂巢約束性護坡”,每一個“蜂窩”里還要填上小石頭占比十分之一的“礫石土”,以及摻入固化微生物來幫助固化土體。

此外,在自來水廠角落,設有通州區首個“延時調節池”,它可是暴雨傾盆時的“終極法寶”。記者看到,池子呈倒梯形,內里設有三種高度,分別鋪滿不同大小的圓石。

現場施工經理介紹,調節池蓄水量為1000立方米,整個廠區其他位置溢流出的雨水都會匯集于此。“石頭下面是土砂,流進來的水先下滲,實在滲不下去的再通過輻射井排到市政管網。這樣能夠盡量延后排放時間,減輕市政雨水管網壓力,而且通過層層石頭的過濾,排出去的水也比較干凈。”

施工經理回憶,剛進廠時,原本道路坑洼不平,下點雨路面就會積水,綠地更是泥濘不堪,梯形土坡上的泥土甚至會被沖刷到很遠的路面上。而隨著“海綿元素”一項項完工,這些狀況永遠成為了過去式。即便面對今年五月中旬那場大雨,整個廠區依然不臟不澇,消納效果十分出色。

井沿反比地面高 反復勘探量身打造

BOBO自由城“下沉式綠地”里的“溢流井“

透水鋪裝人行道、雨水花園、延時調節池……諸多工程方式,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滲、滯、蓄、凈、用、排”而服務,這也是海綿城市改造中的“六字方針”。

“對于中小雨,我們希望盡量以滲為主,涵養地下水源;運用滯的理念,延緩雨水排放,促進下滲的同時減少管道壓力;而不管是蓄、用,還是最終排出,都特別注重做好凈化工作……”北京建筑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劉偉勛,在通州海綿城市改造中,參與了多個項目的方案咨詢。近兩年項目跟下來,這位高大的小伙子談起技術理念已頭頭是道。

據了解,海綿城市改造的工程設施多達十幾種,每一個項目具體選擇哪些,則要靠設計人員反復踏勘,因地制宜來量身打造。“像居民小區,和自來水廠的改造方式就完全不同。”在劉偉勛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已于年初完成改造的BOBO自由城。

“BOBO自由城屬于海綿小區改建項目,人口密集,不宜對管線做大規模改造,占地面積比較大的延時調節池也是沒有辦法用的。基于小區自身綠地豐富,我們就將綠地改建成了‘下沉式綠地’。”靜謐的午后,陽光透過樹蔭灑落,大片苗圃將院落裝點得極具生機。劉偉勛撥開一處花圃,在綠地中央,記者見到一座井沿從地面上凸起,被白色圓石所“簇擁”的溢流井。

“井沿比綠地高出15至20厘米,由于綠地整體下凹,雨水進來的時候,綠地自身會有一定蓄水能力。等水漫到井沿高度的時候,才會通過溢流井流入管網系統,周圍的石頭既能起到過濾作用也可以提升景觀效果。”劉偉勛解釋,井沿設定的高度,也是希望能多留一些水在綠地里,進管網的雨水盡量少一些。

從綠地出來,劉偉勛又蹲在路邊掀開一個雨水口。里面有兩個如同垃圾桶般的鐵網結構,已經“掛”了一些樹枝樹葉包裝袋等雜物。他介紹,這是專為小區設計的“截污掛籃”,能將枯樹葉等存在其中,只讓雨水排入。別小看多加的這道裝置,“很多老城區的管道淤積,枯樹葉都脫不了干系。秋天落葉進去了,冬天管道沒有水就在里面淤積,春天水一來,還可能一下灌到河流中造成污染。”

漫步小區,最亮眼的要算是每個圍合小院中心地面上的不同圖案。這個院里,大樹下的地面鋪成橘黃色的八角星,那個院里,則是不規則的幾何圖形……劉偉勛介紹,這些鋪裝材料都是彩色透水混凝土,和透水人行道一樣屬于透水鋪裝的一種。“海綿“功能強大的同時,可按需求做出各種造型,美觀醒目且獨具特色。

邊探索邊建設 透水磚也能迭代升級

BOBO自由城里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鋪裝的圖案

劉偉勛的導師,北京建筑大學副教授宮永偉,目前擔任著通州區海綿辦技術中心負責人。他告訴記者,整個通州區無論已建成、在建還是將建的總計134個項目,都由技術中心提供咨詢,并對設計方案和施工圖紙進行審查。每周還需要去項目工地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要知道,海綿城市建設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可借鑒的成熟經驗與可復制的成功樣本。宮永偉和同事們只能邊探索邊建設邊整修,還針對海綿城市技術標準、管護辦法,包括植物選擇等等,編制了十多項適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設計導則。

這一過程中,技術人員的思考始終貫穿。“就說一塊透水磚吧,最早的時候磚面有密集孔隙,水可以下滲。但我們漸漸發現,北方地區由于灰塵較多,孔隙容易被堵塞。”宮永偉表示,國外做法是用專門的透水鋪裝真空抽吸設備或清洗車來清洗。“我們工程量比國外大多了,一臺車幾十萬元,不可能買一批車子洗。”

怎么辦呢?技術人員開始考慮使用一些面上不透水的磚來實現透水功能。“一種是磚和磚之間用‘卡扣’相連,卡扣上有縫隙,通過縫來滲水。還有一種是在磚上打幾個小眼,灰塵堵不住,又不會卡鞋跟。‘眼’的下方留有空間,類似一個倒扣的碗,水下去后能存住然后慢慢再滲。”宮永偉介紹,第二種“打眼磚”如今已申請了專利,“升級版”透水磚量產后將有可能得到推廣應用。

為及時掌握改造效果,自2018年起,每當下大雨時技術人員都會去改造后的現場走訪查看。“路面肯定是沒有積水的,徹底改變以往‘一下雨就沒法出門’的狀況,老百姓評價非常高。”

數據監測也很能說明問題,以今年5月17日那場大雨為例,試點區降雨量為38毫米,設在改造完畢的北京小學通州分校的流量計顯示,外排流量只有5%左右,約95%的雨水都沒有排出去。宮永偉介紹,目前設定的目標是,34毫米以下降雨量雨水都留在項目內部不外排。“一方面減輕市政管網壓力,還能涵養補充地下水,緩解熱島效應,讓周邊微氣候有好的變化。”

【文章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