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作為城市的“生命線”,城市地下管線的使用需求和長度也不斷增加。但隨之而來的,地下管線安全方面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根據相關統計,僅2018年4月—10月,全國地下管線相關事故達390余起。

賽飛特集團相關業務構造

u 地下管線運行問題

①部分管線“超期服役”

部分管線使用年限過長,其質量已經不能滿足安全的要求。且對于“超期服役”的管線,目前尚沒有具體的標準及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不少四五十年代建設的管線現在依舊運行,年久失修是城市地下管線運行面臨的主要隱患。使用過久、缺少檢修維護、安全系數極低,當發生地面沉降、季節氣溫變化時,極易出現地下管線破損、泄漏等事故。


②地下管線情況復雜

部分管線位置、結構不清、缺少相關資料和基礎數據,且大部分管線埋于地下,隱蔽性強。如GB50028-2006《城鎮燃氣設計規范》中規定,地下燃氣管道(壓力≯1.6Mpa)埋設深度分別為:埋設在車行道下時,不得小于0.9m;埋設在非車行道(含人行道)下時,不得小于0.6m;埋設在庭院(指綠化地及載貨汽車不能進入之地)內時,不得小于0.3m。因此,若不利用專業設備很難進行地下管線的排查和分辨。在進行動土、挖掘等施工與維修時,不能為有關部門提供所需信息,加大了由于外力破壞而引發地下管線事故的風險。


③地下管線隱患凸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大量人員的涌入,原有管線需要超負荷運行,例如提高供水、燃氣壓力來滿足民生需求,排水管道不堪重負,管線泄漏,堵塞等安全隱患比比皆是。另外,隨著氣候的變化,部分城市夏季降雨增多,每逢雨季,城市排水能力不足,帶來了城市內澇問題,且部分城市雨污合流造成環境污染,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u 地下管線管理問題

①地下管線權責不清、各自為政

城市地下管線的管理體制和權屬復雜,涉及政府多個部門,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人為分割了管線工程的全過程管理。且各部門管理職能交叉,掌握的信息不對等,存在“重審批、輕管理,重表面,輕地下”的管理弊端。


②地下管線老化、缺少維護、占壓嚴重

由于地下管線隸屬不同部門管理,導致一些管線權責不清,長期無人維護,而且有些廢棄的工業管道沒有相關部門跟進處置以及合理的拆除,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另外,由于管線信息不公開透明,一些單位、企業、個人違法私搭亂建形成占壓,帶來安全隱患。各部門管線信息不共享,管線修建各自為政,也導致管位出現重疊交叉的現象。


③地下管線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地下管線綜合管理法律法規匱乏,有關地下管線的標準要求大多作為輔助對象分布散落在相應條款之中,缺少檢測、監控、維修、管理以及應急管理等環節的專業或行業標準規定。隨著城市規劃的發展,以及安全環保高標準嚴要求,原有的標準規范已不合時宜,且難以執行。

 

2014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在目標任務中提出了“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線體系,使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水平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應急防災能力大幅提升”。

因此,必須盡快建立城市地下管線指標體系,對城市地下管線工程進行量化管理。


 u 建立地下管線運行風險指標體系

①地下管線運行風險指標體系

a)基于“人—機—物—環—管”系統:即通過考慮人、設備、物料、環境、管理四個方面的因素,分析地下管線運行風險以及風險后果。

b)基于“壓力—狀態—響應”模型:即以因果關系為基礎,通過人類活動對環境施壓,環境因此而改變原有狀態,人類又對這些變化做出反應等一系列過程的分析,評估城市各類管線功能失效后管理者的應急響應水平。

c)基于可靠性與脆弱性:通過對單一管線與網絡管線的可靠性分析實現對事故可能性的修正,引入事故風險所導致的管線可承受性和可控性,對管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嚴重后果進行分析。

此外,地下管線運行風險指標體系還可依靠模糊層析分析法、支持向量機等風險分析模型建立。


②地下管線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實現

城市地下管線空間分布特征明顯,因此采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展示是最為直觀有效的,通過建立地下管線視圖,從而確定風險等級以及風險值。

    

③建立管線安全評估體系

定期對管道進行安全評估,形成管道安全檔案數據庫,以建立完善城市管線運營安全評估信息系統。在安全評估工作中,通過分析管道空間、占壓、碰撞、運行壽命等一系列內容,為管線安全監管和運營維護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也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u 發展地下管線信息化建設

①地下管線數據庫建設

建立城市地下管線數據庫,通過整合、疊加各類地下管線,形成一套完善的數據庫。同時,在對入庫數據進行維護的同時,也要對新、改、擴建的管線數據進行實時更新,為使用者和管理部門提供更為真實有效的數據參考。


②信息化網絡建設

綜合運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等,構建覆蓋城市應急管理中心、政府管理部門與各個職能部門、管線建設公司等單位的信息網絡系統,形成地下管線信息互通互連、資源共享的信息服務網絡平臺。


③法規、標準和技術平臺建設

建立有關地下管線測量和信息共享的法律法規,以規范地下管線信息的采集、整理與分析;建立信息共享的技術平臺,提高城市地下管線管理、科學決策,通過完善的信息服務網絡,提高地下管線突發事件監測、應急反應以及指揮決策能力。


④管線智慧化建設

構建智慧管網,實時監控管線運行,提高城市管網的安全管理以及應急響應水平。

以地下管網數據共享為根本,在智慧排水、智慧供水、智慧燃氣等基礎上,通過多部門的審批監管,實現管線的全生命周期監管。采用智能分析預測及遠程智能控制,以控制管線運行風險,及時核實處置發現的問題,形成完整的運行狀態監管流程。


u 結合《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規劃管理的通知》規劃管理

①地下管線建設應與城市規劃協調一致

1998年4月,建設部發出了《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規劃管理的通知》(建規[1998]69號),明確指出“建設單位在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擴建和改建地下管線,必須按照《城市規劃法》和地方法規的有關規定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報建”。在新建、擴建和改建地下管線的規劃中,要注意與城市規劃步調一致,相互協調,以減少由于地下管線與地上建筑規劃相沖突的情況。


②城市建設與地下管線安全并重

堅持城市建設發展和城市運行安全保障并重的理念,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要把包括地下管線在內的各類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城市規劃、產業布局設計時,應將安全問題前置考量;城市擴張過程中要加強地下空間利用情況的管理,充分利用已有管線的基礎。避免由于城市道路或城市建筑改擴建,導致管線占壓,加重地下管線的安全風險。


u 加強地下管線運行管理

地下管線作為城市運行的“大動脈”,一旦發生問題將嚴重威脅城市公共安全,因此加強地下管線的運行管理刻不容緩。通過借鑒國內外經驗,對地下管線運行管理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①管理綜合化

由于城市地下管線的種類、權屬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繁多,且各種類別的管理運行特點、各利益主體的訴求均不相同,實施綜合管理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赏ㄟ^機構整合與統一立法,解決各類地下管線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沖突和分散問題,對地下管線的規劃、建設及維護管理實施綜合管理。


②管理精細化

隨著社會需求的多元化,管理的精細化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趨勢。如設立介紹健康生活的課堂,宣傳下水道物質排放的知識,引導民眾保護地下管線。


③管理信息化

地下管線由于隱蔽性以及對城市道路的依附性,使維護管理更加困難。隨著地下管線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圖檔資料的信息化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管道信息數據或者可視化界面,建立三維立體綜合管網,為地下施工以及管線的維護提供技術支撐。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