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來臨前,對城市雨污管網和水篦子進行疏浚和清理,確保汛期安全度汛成為重慶石柱縣市政管理局疏浚工隆的“必修課”。連日來,在重慶石柱縣城的大街小巷總能看到疏浚工們俯身疏浚雨污管道、清掏水篦子的身影。
疏浚工在清理污水井內的淤泥
近年來,石柱縣以“繡花精神”做實做細城市管理工作,通過實施“改造+疏通+監管”三部曲,加大對雨水、污水管網升級改造力度,完善了城市地下雨污管道的“經脈”,有效解決了污水管網“腸梗阻”和“城市看海”問題,有力提升了城市品質和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清理淤泥
“汛期前,我們已經對縣城內的水篦子、雨污管網進行了拉網式清理和疏浚,現在正值雨季,我們加大了巡查力度,及時對雨后進入水篦子的泥沙、垃圾等雜物進行清理,保暢工作永遠在路上。”石柱縣市政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說。
淤泥現場
為有效保障城市地下雨污管道暢通,預防城市內澇,確保安全度汛,提升雨污管道的運行能力,該局堅持“早預防、早準備、早落實”,按照“巡查+疏浚”的管理模式,今年以來已對分布在縣城規劃區內3000余個水篦子進行了拉網式清理,疏浚雨污管道1000余米。
筆者在石柱縣城玉音廣場附近的疏通現場看到,疏浚工們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后,在清掏井內用撬棍把污水管道周圍結塊的淤泥捅散,再用長瓢將污水管網內淤泥、油塊、垃圾等清舀出來。
據了解,疏浚污水管網需要至少三道程序,現場看到的清舀淤泥是第一道,之后用專用工具來回拉拽對污水管道壁進行“刮脂”,最后再用高壓水槍進行“清腸”,才能把污水管道沖洗干凈。
“污水管道最怕的是油污淤積成塊,很容易造成管道堵塞,在清理時身上、臉上經常濺滿了污水污泥,雖然疏通起來比較困難,但必須常態化進行疏通才能確保管道暢通。”已有多年疏浚經驗的李師傅告訴記者。
不僅如此,該局在汛期加大了巡查監管力度,加強對低洼、易澇等路段的值守,第一時間處理積水和堵點,保障道路水流暢通。與此同時,疏浚工們還對大街小巷的雨污管道井蓋、水篦子等市政設施進行深入排查,一旦發現破損等情況,及時進行更換,保證市政設施完好和安全。
【文章來源:華龍網】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世紀城路1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