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機上就可查看福州智能井蓋的分布及監測信息
細心的市民可能會發現,福州許多道路上的井蓋悄悄變了模樣。記者采訪獲悉,目前福州10萬個雨水/污水井蓋中,有5萬個是帶有電子標簽的智能井蓋,不僅能感知險情,還能監測水位,提供預警。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智能井蓋基本上都是由福州企業研發生產的,正在制定的《智能井蓋基礎信息》國家標準也由榕企主導。
智能井蓋在榕批量“上崗”。
以前全國范圍內因井蓋缺失導致傷人、損車的事件時有發生,公眾的出行安全受到影響。
“現在這種情況在福州極少出現,因為福州的井蓋正在全面智能化。”福建三鑫隆信息技術公司董事長張木成說,目前福州大概有10萬個雨水/污水井蓋,其中5萬個是智能井蓋。據介紹,智能井蓋采用了智能傳感、窄帶蜂窩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通過將信息化技術與井蓋緊密結合,構建物聯網平臺。比如,為了防止丟失,可在井蓋的第二層安裝智能鎖將井口鎖住,非授權人員無法打開,還能起到防掉落的作用。
遭遇短時間強降雨,管道內的污水有外溢的風險,容易造成內澇。針對這個問題,智能井蓋將提供哪些幫助呢?
據介紹,智能井蓋物聯網感知設備具有實時地下水位監測功能,當管道內水位達到臨界點時會自動報警,以便工作人員及時出動進行處理,防患于未然。此外,通過路面積水智能監控終端,智能井蓋可實時監測城區下穿通道、隧道等低洼路段、易積水區域路面水位并自動預警,市政排水調度管理部門借助該設備可整體把握城區道路積水內澇狀況,及時進行排水調度。
榕企主導制定智能井蓋國標
“智能井蓋作為城市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打造智慧城市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智慧化水平。”15日來榕參加《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智能井蓋基礎信息》國家標準第二次工作會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說,一般情況下,城市1平方公里的路面上有3000個到4000個井蓋,其中雨水/污水井蓋有1500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界面”。目前,全國各個城市都在迅速提升智能井蓋的普及率,因此智能井蓋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此次制定智能井蓋國標的工作會議之所以選擇在福州舉行,是因為福州的智能井蓋建設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且福州企業的技術能力在全國首屈一指。
“在全國范圍內,擁有智能井蓋設計、生產、智能化建設、平臺監測及大數據可視化集成能力的企業只有我們一家。這個國標的制定,我們也是主導方。”張木成告訴記者,目前福州的地下管網建設水平在全國屬于領先水平。
“福州物聯網企業的發展空間巨大,智能井蓋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福州物聯網產業基地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全國有5億多個智能井蓋,一般3年到5年就需要更換,市場空間巨大。福州企業掌握了核心技術,并主導全國標準的制定,在市場上有話語權,這為福州在5G時代的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樣本。
據悉,目前福州已落地全國首家物聯網開放實驗室、華為物聯網云創新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成立了全國首家NB-IoT規模化商用局,吸引了許多物聯網行業上下游企業,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對福州來說,打造千億元級物聯網產業集群不是遠景,而是近期就要實現的目標。
【文章來源:福州晚報】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世紀城路1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