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徐州人來說,“地鐵”是今年的熱詞。實際上,像地鐵一樣同屬“百年工程”的另一項基礎設施建設也正在地下悄然實施,它就是被稱為“ 地下動脈”的綜合管廊。建成后,電線、水管一類的“城市毛細血管”將逐步“遷居”地下綜合管廊。極大緩解“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現象。
主體框架施工
作為徐州市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一橫、一縱、一環、多片區”布局中“一縱”的重要組成部分,徐州杏山子大道(縱一路)綜合管廊工程自2018年6月開工建設以來,備受關注。
該管廊工程由中鐵二十局承建,南起老徐蕭公路,北至黃河南路以北,與新淮海西路綜合管廊相交,穿越新建杏山子地鐵車站和地下停車場,途經310國道,兩次橫穿王窯河河道。
管廊“水中穿行” 防水工作嚴密
管廊總長度3373.1米,縱一路綜合管廊采用三艙形式,老徐蕭公路綜合管廊采用兩艙、三艙兩種形式,管廊容納電力、通信、給水、熱力、再生水等管線。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建設中的管廊寬度在7-10米之間,高度約3米。每個艙內都可以自由行人,便于工作人員日后檢查維護。
有了綜合管廊后,各種管線也不會“理不清”。項目總工周傳濤介紹,在后期“搬遷”環節,強電弱電將分開放置在管廊左右側,中間的管廊則是給水和熱力管線,建成后有新增的管線直接加到相對的艙內支架上,非常有序。
艙內長方形構造 可容納多人并排通行
目前該工程已經開挖約2千米,主體結構完工約1100米,預計今年8月主體結構完工,年底該段管廊完成管線輔設。
【文章來源:中國江蘇網】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世紀城路1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