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自來水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屬的力科公司,有個神秘的工種——“檢漏工”,靠耳朵和儀器檢查深埋地下的城市供水管網,找出隱患管網,爭取早日治療,一年中,16名檢漏工至少要徒步4000公里,相當于一年走完近95個馬拉松。



強:每日步行10公里,輕松占領朋友圈

        1月17日,三九的最后一天。

        深夜12點,福壽街、中原路口附近,徐占領和他的徒弟賈鵬舉,身穿紅燈閃爍的馬甲,手持一個桿,身上還背著儀器,邊走邊探聽,見一個井蓋都要掀開看看,路人路過時總是忍不住回頭多看兩眼。

        “很多人問‘你們挖下水道的?’”徐占領說,經常掀井蓋,扒草叢,經常被誤認為“挖下水道的”,甚至還有人打報警電話,其實,他可是力科公司的“寶貝”。

        徐占領是共產黨員、工齡近30年、從事檢漏工作15年,因為善于鉆研疑難檢漏,并屢戰屢勝,被同事們親切的稱為“檢漏王”。

他還先后參與了貴州銅仁、四川綿竹災后供水管線重建,以及信陽淮濱、息縣、江蘇吳江、安徽淮南等多個外部供水普查工程,平均每年個人排查出各類暗漏100余處。

        當夜,他帶著剛入行六個月的徒弟賈鵬舉,從晚上10點至凌晨4點,要巡檢完5公里的供水管線。管線是五公里,可如果全部走下來,經常要走10公里,沿途井蓋要掀開不少于50個。

24歲的賈鵬舉說,每天他的微信運動步數在2萬步左右,“輕松占領朋友圈”。



神:挖仨大坑沒找到漏點,“聽”一小時就找到了

        檢漏工,到底有啥用處?力科公司總工程師湯正舉用親身經歷講述了“聽漏”的神奇。

        當年,中國地質大學剛畢業的湯正舉來到鄭州自來水公司,先到搶修上輪崗,在南陽路北三環一個路口有個小的塌陷,懷疑地下有漏點。

“當時檢漏工人特別少,讓檢漏工去現場得排隊”,湯正舉帶人兩天挖了仨大坑,還是沒找到漏點,只好報請檢漏工出場。

“多大個事啊,挖仨大坑。”力科公司普查辦主任李鳴來到現場,帶人不到一個小時找到漏點,這讓湯正舉覺得特別神奇。輪崗結束時,湯正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檢漏工”這個崗位。

        檢漏的精彩故事不勝枚舉。

        力科公司副經理孟凡林講述最神奇的漏點,2011年,建設路桐柏路口東南角,工作人員發現有個小的塌陷,“像井蓋那么大一塊”,懷疑地下有暗漏,可是地下管線密密麻麻,非常復雜,尤其是地下電纜,也會發出噪聲,對靠聲音尋找暗漏的檢漏來說,干擾極大。

        十多名檢漏工全部上陣,在沒有破壞路面的情況下,20多天后終于查到漏點,居然在路口的西北角,整整跨了一個對角線,“如果翻開地面查漏點,整個路口都要挖開,對交通和地鐵施工都造成極大影響”。



精:檢漏水平屬全國技術尖兵,全省首屈一指

        力科公司全稱河南力科管線探測技術有限公司,現有檢漏工16名。

        “在全國檢漏行業隊伍算大的,技術水平全國前幾名,全省NO.1。”孟凡林對隊伍的自信,來自于多年的實戰經驗,還有全省各地同行絡繹不絕“疑難雜癥”的求助。

        平頂山市某個過街樓(兩棟樓之間是街道),樓房長期水壓低,最后居民家里直接沒水用,而通往該棟樓房的管網壓力沒有異常,懷疑是樓內供水管線出現漏水。但當地水司查了兩個星期,還是找不到漏水位置,無奈之下向鄭州水司求援。

        來到現場后,檢漏隊員們通過多種手段,一個多小時后,確定了漏點。挖掘后發現,供水管道在兩樓之間斷裂,泡在水里,也是行業最怕的“水泡管”,漏失的水已經把整個地基掏空,街道和樓的地基被掏成一個大大的“游泳池”。如果再不及時處理,后果不堪設想。



鉆:積雪先融找漏點,靠的就是“職業病”

        精湛的技術來自對技術的不斷鉆研和執著,李鳴走到哪兒都喜歡掀井蓋,就連和媳婦去上海旅游,見到井蓋都要掀開看看,聽到聲音都想“漏點在哪兒”,被媳婦稱為“嚴重職業病”。

        2017年年底,李鳴路過農業路沙口路,橋下有塊路面有點潮濕,他懷疑附近有漏點,但找了一圈沒找到。這件事成了李鳴的“心病”,每天都要去走一圈,走了一個多月,連過年都沒停,一直查不到漏點。

大年初四下大雪,李鳴又去四周查看,結果發現上橋口有塊積雪已經融化,沒結冰,馬上判斷漏點就在那兒!

        挖開一看,原來是一條綠化管道上打了個木橛子,木橛子松動后管道往外滲水,通過地面滲透到距此200米的橋下。此時正值春節,公司義務進行了維修。

        2001年李鳴從事檢漏工作,十幾年來,經常用右耳貼著儀器去檢漏,右耳耳屏明顯比左耳耳屏大、厚,為了保護這只耳朵,平時接打電話,李鳴只用左耳,“右耳除了聽水聲,聽其他聲都不好使”。



難:一千個漏點一千種,一個判斷要“培養”三年

        在力科公司檢漏隊的16名隊員,干了10年以上的有8位,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有12位,在他們中間像徐師傅一樣鉆研業務、精于檢漏的師傅還有很多位。既然水平這么高,能不能多培養點人才?

        “工作太苦,最短的干三天就走人了。”湯正舉說,白天各種噪音太多太大,檢漏的工作時間選擇在噪音相對較少的夜間10:00—凌晨4:00,這個工作時間就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由于長期工作在戶外,冬冷夏熱,環境艱苦。17日當夜,徐占領穿著棉褲、毛褲和保暖褲,“五一之前脫不掉保暖衣,十一之后離不了保暖衣”。

        除了,聽漏還是門純正技術活,“一千個漏點有一千種聲音,儀器只能提供線索,檢漏工的一個判斷至少需要三年的培養才能下。”湯正舉解釋,由于受埋深、管線位置以及周圍其他的干燥,一個聽漏工需要從紛繁復雜的聲音中分辨出常人難以識別的水流聲。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培養一名基本稱職的檢漏工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而成為一名優秀的檢漏工則需要十年以上的歷練。這種歷練不僅需要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更需要超強度的腦力勞動。

        為了幫助檢漏工快速成長,力科公司除定期培訓、交流檢漏技術外,還特別制定了排查工作六字口訣:“三到三心”。即聽到、走到、察到;細心、耐心和信心。


量:16名檢漏工,一年走完近95個馬拉松

        力科公司還在全國率先將全市管網分為A、B、C三個大類,制定了“631”的動態排查方式。

        即:對長度約450多公里的A類漏水高發區域,一年排查6遍;對長度約330多公里B類漏水常發區域,一年排查3遍;對長度不足百公里的C類穩定區域隱患管網,一年排查1遍。

        除此以外,他們每月下半旬還要重點針對市區內直徑500毫米、長度約150多公里的非球墨供水管道進行一次專項排查檢測。

        這也就意味著,一年中,16名檢漏工至少要徒步4000公里,相當于一年走完近95個馬拉松。

        據力科公司副經理孟凡林介紹,2018年,力科公司共排查檢測市政供水管網3848公里,直徑500毫米以上大口徑供水管網1832公里,庭院小區1657個。

        全年檢測出直徑500毫米以上大口徑供水管網暗漏點3處,直徑500毫米以下口徑供水市政管網暗漏點248處,及時消除了因漏水可能發生的各類隱患及次生災害。

【文章來源:富士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