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4日,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對于福建大田人張永命來說,更是如此。
從2009年12月正式開工,到今年2月主體工程交工驗收,9年間潮起潮落、寒來暑往,數以萬計的建設者堅守崗位,才完成這項艱巨的使命。在這些建設者名單上,張永命名列其中——他是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地(水)下管線探測項目負責人,現任廣州市天馳測繪技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兼總工程師。
廣州天馳喜獲2018城市管線展人氣展商第一名
近日,回到家鄉大田的他,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講述了他和橋的故事。
耗時兩個月的日夜付出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被稱為現代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為了這項世紀工程,張永命不舍晝夜,付出了60多個日日夜夜的心血。“我們為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的順利施工提供了準確、翔實的一手資料,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8日,張永命接受采訪時說。
2011年5月,在眾多港珠澳大橋地(水)下管線實施方案中,張永命的設計方案因更科學合理,最終脫穎而出,承擔起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的前期探測工程。
這段連接線全長13.89公里,地(水)下管線探測范圍東起珠澳口岸人工島西側,西至前山河東岸。探測區域包含市政道路、邊防區、口岸地區以及部分海域和鴨涌河水域。更嚴峻的是,區域內包含多條珠海供澳門主干管線和跨海國際通信管線,又處于汛期,多雷暴、驟雨等天氣,給管線探測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
如何破解難題?
張永命挑選精兵強將,迅速組成了15個工作小組,深入沼澤灘涂區、近海水域、珠海拱門口岸、澳門境外區域,對測區管線分布情況和工程量進行了估算,確定每個探測點適用的儀器。
鴨涌河地理位置特殊,是珠海與澳門接壤最近的地段,是重要的邊防地段,需要辦理三種不同的證件方可進入探測。張永命說,在邊境臨時作業,必須在武警戰士的協同下進行,而且鴨涌河雜草叢生,沼澤密布,船只無法進入,只能由技術人員蹚著河在水中進行地毯式掃描。項目組耗時兩個月日夜堅守,最終按時圓滿完成探測任務,為珠海連接線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2015年,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地(水)下管線探測項目榮獲廣東省優秀測繪地理信息工程獎。
“最怕的就是技不如人”
今年45歲的張永命,出生于大田縣石牌鎮三坊村,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城市地下空間探測與地下管道檢測工作,逐漸成為國內地下管線探測領域知名專家。
“你把我們放在同一起跑線上,我一定會是跑最快的那個人。”1996年,張永命即將從中國地質大學畢業時,在寄給冶金部廣州地質調查所的自薦信中這樣寫道。正是因為這份自信,他被廣州地質調查所錄用,投身到地下管線探測這個當時全新的行業,一干就是22年。
不講條件,不怕吃苦,業務精通的張永命很快被當作重點對象來培養,參與了很多重點項目和疑難項目。參加工作后不久,他就被派到香港參加地下管線探測工作。初到香港,聽不懂廣東話,而那些純英文的圖紙和報告更是讓他不知所措。
張永命沒有膽怯。他利用一切機會主動向香港同事虛心討教,學習香港當地的禮儀,并惡補英文,不到半年就學會了廣東話,還能獨立繪制英文圖紙,撰寫英文報告。
“我們不僅要承受地下管道中污水、臭氣的洗禮,還要警惕高壓電、毒氣對生命的威脅。”張永命說,“這些苦不算什么,最怕的就是技不如人,被人看不起。”
2001年,廣州地調所改制了。張永命很是不舍,已成家立業的他不想離開廣州。3年后,他和同學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廣州市天馳測繪技術有限公司,他任常務副總兼總工程師,堅守初心,繼續用心探索著地下的奧秘。在2018中國國際城市管線展覽會中,天馳公司不僅喜獲十佳人氣展商的第一名,展會現場更是人流不斷,獲得了專業觀眾們的一致好評。
展會現場
帶了一茬又一茬的徒弟
地下管線探測工程師,可謂城市地下管線脈絡的守護神。這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群體,全國從業人員不足5萬人,正是這樣一個群體,為全國600余個大中城市的各類地下管線的正常運行保駕護航。這個行業人員流動異常頻繁,每年都會有一批人因為工作辛苦等各種原因離開,又有許多新鮮血液懷揣著夢想補充進來。
作為行業內的前輩和佼佼者,張永命帶了一茬又一茬的徒弟。每次公司來了新職工,他都會以身作則,先教做人,再教技術。
管線探測技術在課堂上是學不到的,要在實踐中學習。張永命的帶徒方式有點特殊,他會經常帶著徒弟去項目現場學習,從理論到技術細節,手把手地教,甚至和客戶交流的方法,都會耐心指導。
眼下,地下空間的開發與利用已成為熱點,并且關系到城市未來的發展,還有很多領域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比如,城市道路下方,有大量的地下管道是用頂管施工。這些頂管,有金屬的也有非金屬的,有圓的也有方的,有單獨一根也有多根并排……它們在地下的走向是不規則的弧形,如果不探明走向和埋深,工程施工時,很容易被破壞并釀成重大事故。
這樣的問題,以前很多都是依靠建設單位的資料來驗證判斷。然而,很多地區資料不全、有誤,為了根本性地破解這些疑難雜癥,必須依靠新的技術方法。
多年來,張永命不斷借鑒、積累、探索,創新地下管線探測的技術手段。在多方比選和現場實驗的基礎上,對采用常規技術手段探測效果不佳的管線進行特殊處理,對管線儀探測信號較弱的金屬管以及一些非金屬材質管線,采用地質雷達、高密度電法等多種技術手段進行探測。2013年,張永命發明了豎直剖面法探測超深地下管線技術,獲得了廣東省國土勘測類項目二等獎,并在全國打響了知名度。
從業22年,張永命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負責各類疑難管線探測項目上百項,成功申請專利技術5項,獲得技術創新成果5項,多篇論文獲獎……
【文章來源:福建日報】
湖北省武漢市鸚鵡大道6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