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城市地下管網是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一旦出現問題修復就需要“開膛破肚”,不過埋深30多米,上面是生活小區的管道該如何修復?28日,科技部“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課題“水體污染治理專項”子課題任務“城市排水管渠原位修復材料工程示范”項目的一種“非開挖修復”技術,用“微創手術”方式順利地完成了在重慶市渝中區一處市政排水管渠修復工作。

以前,地下管道的常規修復手段是開挖修復,俗稱“城市拉鏈”。這種施工方式要開挖路面占道施工,有揚塵和噪音,影響交通和人民群眾生活。非開挖修復技術起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英國,具有施工速度快、管材質量好、施工占地面積小等優勢,近幾年逐漸在國內得到業界認同。

位于重慶市渝中區的嘉韻山水城排水管網改造工程是一個在國內具有罕見施工難度的工程。施工位置位于住宅小區內的斷崖邊,面對嘉陵江,管道上是城市道路和住宅小區,完全不具備開挖條件。而且該工程還有修復管徑大、線路長等難點,因為一般的管道修復是30米至50米為一個管段,該工程的整段修復線路達150米,這在國內是沒有過的。

據了解,黃長游介紹,此次非開挖修復采用的是國際通用的“CIPP原位固化法”中的熱翻轉法,即將涂有樹脂的內襯軟管裝水,采用翻轉方法將軟管送入地下管道,經過加熱,樹脂硬化成型,在原有管道內形成一個內襯新管。據介紹,這種新型材料經過相關部門檢測,在強度、拉伸度上符合國際國內標準,具有耐高溫、耐腐蝕特性。

非開挖施工除了沒有揚塵、噪音小,相比傳統的開挖式修復,還具備時間更短的優勢,一般一個路段2-3天就可以完成修復。目前,重慶渝中、永川、開州、璧山等城市管理部門也正逐步推廣使用該技術。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