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喬雨

一條馬路因為檢查、搶修反復開挖,不僅影響交通,也造成浪費。今后,東莞將逐漸告別“拉鏈路”現象。昨日,第四屆市規委會召開第二次專項規劃與環境藝術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東莞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2016-2030年)》(以下簡稱《管廊規劃》)。我市將規劃建設綜合管廊約339.3公里,管廊建成后檢修人員可進廊作業,不再需要對馬路“開膛破肚”。

  

近期建設敲定17個項目

綜合管廊建設采用干線管廊、支線管廊、纜線管廊三種類型。在城區干線、支線管廊的布局系統穩定的基礎上,各個鎮街、片區可以根據實際管線敷設的需求不斷完善纜線管廊的規劃布置,通過逐步的建設,有效解決電力、通信管線落地問題,最終形成中心城區的干、支、纜管廊體系。規劃期內市域重點綜合管廊充分發揮綜合管廊的優勢,保障東莞市供給類市政管線安全。

  

《管廊規劃》勾勒了近期、中期和遠期的建設目標,近期(2018-2020年)規劃建設綜合管廊約14.1公里,中期(2021-2030年)規劃建設57.04公里,遠期(2030年以后)規劃建設268公里。規劃期限內,全市共建綜合管廊約339.3公里。

  

近期建設的17個項目,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南城國際商務區、水鄉新城三個區域。其中,南城國際商務區近期在建6.682公里,結合新區開發,新建道路合建。東城近期計劃建設2.069公里,結合高壓電力線入地思路合建;中期可建13.64公里,結合新區開發,與新建道路合建。水鄉新城建設項目,目前正在開展《水鄉新城市政工程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規劃總建設規模46.8公里,近期可建成約18公里。

  

南城和濱海灣新區列入重點建設鎮街

《管廊規劃》結合各鎮街技術經濟進行了具體量化評分,并根據評分結果將市域層面綜合管廊建設依次分為了重點建設鎮街、適宜建設鎮街、緩建鎮街三個層面。南城、濱海灣新區為重點建設鎮街,莞城、厚街、虎門、塘廈等10多個鎮街被列入了適宜建設鎮街。

  

《管廊規劃》建議,南城和濱海灣新區可結合新區開發全面建設綜合管廊;莞城、東城、水鄉新城、謝崗(粵海銀瓶合作創新區)、寮步、虎門、厚街、松山湖(生態園)、大嶺山、大朗和塘廈可選擇近期重點建設區域同步實施綜合管廊,待遠期時機成熟再結合規劃建設需求進行建設;茶山、萬江、石龍、沙田、麻涌、中堂、望牛墩、洪梅、道滘、高埗、石碣、常平、東坑、橋頭、企石、橫瀝、石排、清溪、鳳崗、樟木頭和黃江建議確實有具體項目需要建設綜合管廊的,經科學論證分析后實施。

  

在中心城區管廊規劃上,《管廊規劃》依據總體規劃將中心城區劃分為35個街區,通過土地開發強度、用地性質、區域開發建設程度、自然條件4項指標進行打分評估,確定了中心城區的重點建設區、宜建區和緩建區。其中,南城國際商務區、總部基地片區、南城蛤地片區、萬江龍灣濱江片區為綜合管廊重點建設區域。

  

■熱點聚焦

管線入廊分步推進 為啥好事多磨?

對《管廊規劃》評審的過程中,專家委員提出了不少建議,主要集中在管廊建設的排水措施及安全保障、與城市園林工程的融合以及管線入廊等3個方面。針對這些問題,編制單位一一給予了回應。最終,《管廊規劃》以12票通過、3票反對,通過了專家評審。

  

焦點1:管廊建成后如何保障維修人員安全?

每200米設“安全逃生區”

專家委員陳爍釗認為,管廊建設切合國家要求,規劃文本詳細清晰,管廊相當于地下隧道。但是,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東莞雨季容易出現內澇情況,管廊的排水問題值得關注,同時,管廊建成后,檢修人員安全保障同樣值得關注。

  

對此,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第二市政工程設計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治威回應:在管廊的建設過程中結合地下空間,管廊下方3米處合理設計排水井等排水措施。地下綜合管廊規劃為一個3米高乘3米寬空間,人可以在管廊內自由行走,管廊內將有各種管道檢測系統,設置監測區、檢修口等,可隨時監測管道運行情況,及時進行維修。

  

在管廊內,設有“單倉”和“雙倉”,這就相當于住宅中的“單房”和“兩房”布局。其中,單倉就像管廊內只有“一間房”,雙倉則相當于管廊內有“兩間房”。因為,從安全性考慮,“高壓線纜”等一類管線會單獨入“倉”,與其他普通線纜“倉”隔離開。另外,在整個管廊內,每隔200米將設置一個防火、通風、逃生區域,形成地面與地下空間的連接,一旦管廊內發生火災、毒氣泄漏或者煤氣泄漏等,檢修人員可從該區域逃生。

  

焦點2:只有部分管線入廊是否“殺雞用牛刀”?

分步推進可避免資金浪費管廊空置

專家委員劉偉表示,從《管廊規劃》的近期項目來看,入廊的管線并不是非常多,如果僅是解決高壓線和通信線來建管廊,他感覺有些“殺雞用牛刀”。劉偉的質疑,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對此,李治威解釋,不采取一步到位將現有管線全部入廊是有原因的,借鑒了其他城市的經驗,一是大量管線入廊一次性入廊前期資金投入巨大,其次有些單位管線不愿入廊,容易造成管廊空置問題。上述這些問題,在廣州、深圳等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已經出現。對此,《管廊規劃》建議東莞將采取從小型化到中型化、全體化的管線入廊步驟,確保管線入廊工作穩步推進。

  

焦點3:如何解決工程交叉問題?

與道路建設同步進行并采取一定避讓措施

專家委員陳云鵬建議,大部分管廊距離地面僅2.5米,應合理解決管廊與城市綠化景觀、地鐵、國防措施等工程的相容性,建議管廊建設采取一定措施避讓。

  

李治威表示,管廊建設過程中,將會與城市景觀帶等區域進行避讓。同時,綜合管廊將盡可能與道路建設同步進行,采用開槽施工方式,先進行綜合管廊建設,后進行道路鋪設和附屬設施架設工作,并協調管線的產權單位如電力、通訊、給水等有關部門入廊。


【文章來源:東莞陽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