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張家口市橋東區龍泉廣場、橋西區賜兒山等三處海綿城市改造示范項目通過驗收,為下一步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持續提升環境質量,打造會呼吸的城市奠定了基礎。

 橋西區賜兒山海綿城市改造示范項目。

生態停車場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近年來,張家口市不斷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10月31日,橋東區龍泉廣場、橋西區賜兒山等三處海綿城市改造示范項目通過驗收。

    橋東區龍泉廣場海綿城市改造項目位于廣場西側,匯水區域120萬平方米。示范改造項目實施以前,該區域的徑流雨水,都要經過道路排到城區,形成嚴重的道路積水和雨水檢查井蓋頂起等問題,對人車形成威脅。2017年始,在此區域陸續實施了海綿城市“JW生態工法”改造示范項目,共改造地面14767平方米;有生態停車場一個1527平方米,與停車場配套的植被分割帶等;人行道4條,共長2095米,加建筑退線區域共計16363平方米;重載支路一條,長130米,1170平方米;與各式道路配套建設的有坑和無坑樹池、無障礙出入口、肓道等。模塊式貯水池四個,貯水總量大于17噸;水凈化設施一套;人工泵取水設施三套,其中一處為小動物設置飲水盤;過路橫收水槽3道等。

    據介紹,該處的生態停車場設計非常巧妙,四周為無障礙通道,停車位位于樹木中間,前后均可出入,讓停車更方便平順。停車場附近建有人工泵取水設施,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收集的地下水清洗、澆灌,加上停車場有蓄水涵養功能,對周邊的樹木成長非常有利,樹木很快就能長成傘蓋,遮陽避風,停車環境將更加優越。

環島貯水池

    為了驗證賜兒山海綿城市改造項目路面透水瀝青的透水性,工作人員打開灑水車的高壓水龍頭,噴出的水流落到透水瀝青路面上,很快就滲入地下,基本形不成水流。

    “再大的降雨也沒有這么大的水流,所以從山上流下的雨水根本不會在這種路面形成徑流。”工程負責人介紹到。

    從橋西區賜兒山路口向西延伸是賜兒山海綿城市改造項目建設區域。賜兒山區域出水口,匯水區域約368000平方米。示范改造項目實施以前,該區域的徑流雨水,都要經過賜兒山街路排進城區,加重城區防汛壓力,也外排了寶貴的雨水資源。今年始,在此區域陸續實施了海綿城市“JW生態工法”改造示范項目,共改造地面3526平方米,其中透水瀝青路面1879平方米;有生態停車場一個500平方米;人行道三條,共1147平方米;貯水池一個,貯水總量大于180噸。

    該項目的蓄水池位于環島下,上面是樹木植被景觀。蓄水池蓄積的雨水可以就近澆灌環島上及周邊的植被。如果條件容許的話,附近可以再建設一個更大的蓄水池,有效收集利用賜兒山區域的降水,可實現更大范圍的雨水循環利用。

工作人員演示透水瀝青路面的透水性。 郭俊和攝

 打造海綿城市

    張家口市市區三十年均降雨量約為385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1712毫米,屬干旱少雨地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400立方米,約為全國平均值的五分之一,是嚴重缺水地區;全市區屬我國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分區第一區,規定控制率范圍在85%≤α≤90%,是海綿城市建設控雨要求最高的地區;市區三面環山,東西高、中間低,北高南低,市區地面高差大,近100米,道路坡度大,在0.3-7%之間,城區雨水排放設施不健全,下墊面主要是不透水的各類道路和廣場,直接導致嚴重的雨水外排和路排,道路的海綿水平,成為影響全市水源涵養和生態支撐的關鍵因素。

    張家口市道路的海綿城市建設,主要圍繞源頭治理、關口控制、只收不排、綜合利用的思路,實施了以各種道路JW生態工法和透水鋪裝為主的示范項目建設。目前實施的道路類型有主次干道、支路、人行道、停車場等;從地形上有水平(水平底)的、縱坡(波型底)的;從收水方式上有垂直收水和側收水;從收水范圍上分本地雨水和本地加客地雨水;從收后處理方式上分直接滲和蓄(儲水模塊)并再利用;從用的方式上分直接用和凈化后用;從道路表面結構上分水泥樹脂面和透水瀝青面;從導水構架上分標準型和加厚性;從地面溫度上分自然溫度和導地熱溫度;從人行道路面功能分有盲道和無盲道;從與行道樹關系上分設樹池和不設樹池;目前共完成建設32728平方米,控制了1948206平方米地面徑流雨水,建成區面積與控制匯流面積之比約為1:60。

    項目實施區域,基本實現無積水、無內澇、無水體黑臭、無熱島、無雨水管網、無雨水外排路排、無樹根頂路、無地面結冰、凈化空氣、凈化雨水并提供公共取水點,最大限度補充地下水涵養水源、直接支撐生態環境(各種綠植生長良好,相對減少綠植澆灌等養護)、延長道路使用壽命(30年以上)。

“JW生態工法”

    據介紹,“JW生態工法”是臺灣陳瑞文先生始創的。陳瑞文多年研究海綿城市建設,“JW生態工法”是全球唯一專利技術,已獲國際“道路金獎”、“全球能源獎”等國內外眾多發明大獎。

    “JW生態工法”就是將海綿城市“滲、滯、蓄、靜、用、排”六字理念運用到城市建設的一種施工方法。此方法是一種讓鋪設過的土地能保持滲水及蒸發功能,讓環境保有原來的自然特性,在建設與環保之間取得平衡。同時,在城市建設中增加生態功能,提升城市水環境涵養能力,提升城市道路體系的附加功能。

    利用此技術鋪裝的道路及便道具備高承載、高透水、高保水、活化土壤、凈化空氣、消除熱島效應、支撐綠化、節能環保等功能,并有效緩解干旱或強降雨帶來城市內澇等問題,是住建部在全國海綿城市建設培訓會上推薦的重要工法。

    目前,張家口市是我囯大陸地區引進并實施該工法進行示范建設面積最大、類型最多的城市。(記者王瑾澗 通訊員郭俊和)

【文章來源:張家口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