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5日報道稱,如何對抗洪水問題不僅僅是發展中國家的難題,美國休斯敦肆虐的洪水也突出了環境敏感地和低洼地區的發展風險。洪水的挑戰是顯而易見的。

過度開采地下水、水道退化、城市遭遇洪水危害,中國許多城市也因此陷入惡性循環。為了解決洪水帶來的城市發展問題,中國提出了海綿城市理念,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旨在通過使用可滲透的表面和綠色基礎設施來阻止城市因洪水而面臨的惡性循環。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報道稱,工程解決方案固然是一種流行的干預措施,但是城市仍然不能簡單地消除洪水風險。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中國的海綿城市建設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在2020年,80%的城市地區應該實現吸收和再利用至少70%的雨水。

中國于2015年在16個城市試點打造海綿城市,通過提高城市吸收和分配雨水的能力來降低雨水徑流的強度。由此產生的地下水補給為其他途徑用水提供支持。這一理念不僅減少了洪水,同時也提高了供水保障。報道稱這一理念與北美的低影響發展(LID)理念類似,美國環境保護署通過模擬自然過程來保護水質。

上海浦東臨港新城(南匯新城)很好地詮釋了海綿城市的理念。相關舉措包括房屋屋頂大多有植被覆蓋,建設風景濕地以儲存雨水,采用可滲透的路面,以存儲多余的徑流水,同時可以通過蒸發為地面降溫。臨港很可能成為中國眾多缺乏現代水資源基礎設施城市的標桿。

中國許多城市都為了實現海綿城市理念而做出積極努力。例如為了實現擴大綠化覆蓋的承諾,上海在2016年初宣布打造40萬平方米的屋頂花園。這是城市監管機構、業主和工程師之間共同合作努力的結果。廈門和武漢的海綿城市計劃也實施得很順利,在大雨期間有優異表現。

海綿城市理念需要整體努力、持續發力,這其中就包括有效的環境治理措施。

在世界范圍內,許多國家紛紛采用有關水治理的創新提議,其中包括美國中西部的濕地恢復工程,美國俄勒岡州使用的屋頂雨水沖洗系統,新加坡的生物墻以及荷蘭將公共空間作為靈活的儲水設施等。報道認為,中國有望加強在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全球領導作用。

【文章來源:中國日報網】